若為箋天乞借林,盡蹢東土歸仁壽

黃晉卿送俞美之判宮暨陽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黃晉卿的《送俞美之判宮暨陽》

全文:
苧羅山前碧溪水,花顏玉貌今誰是。
秪見操觚道上兒,骨束枯柴發垂耳。
周家忠厚及草木,忍令赤地連千里。
夜飛尺一遣緹屏,想見春風下車始。
憶昔君侯年少初,力金季母甘捐軀。
麻鞋上殿衣見肘,歸來束帶懸銀魚。
頗聞爾曹久待哺,㷀煢萬目同睢盱。
晨餐秣馬赴所主,擊解上冢無躊躇。
念君自是醫國手,看活群兒如活母。
平生本草閱巳熟,野葛山榆尚何取。
若為箋天乞借林,盡蹢東土歸仁壽
鄙夫不用畎畝憂,伹為作歌貽不朽。

黃晉卿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若為

(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 唐 蕭意 《長門失寵》詩:“不知金屋裡,更貯若為人?” 宋 蘇軾 《和沉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寧調元 《燕京雜詩》:“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

(2).怎堪。 唐 王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 衡山 與 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唐 白居易 《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 華陽觀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詩:“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箋天

行文以祭告上天。 唐 陸龜蒙 《奉酬苦雨見寄》詩:“初悲溼翼何由起,末欲牋天叩天耳。” 宋 陸游 《冬晴日得閒遊偶作》詩:“牋天有事君知否,山乞柴荊到死閒。” 宋 劉克莊 《洞仙歌·和居厚弟韻》詞:“古來稀七十,添許多年,贏得牋天致君事。”

乞借

求借。 唐 曹唐 《病馬》詩之四:“欲將鬃鬣重剪裁,乞借 新城 利鉸刀。” 宋 陸游 《花時遍游諸家園》詩:“緑章夜奏 通明殿 ,乞借春陰護海棠。” 清 馬建忠 《借債以開鐵道說》:“遇有乞借,則借之人不可勝數,借之銀不可勝用。”

東土

(1).古代指 陝 以東某一地區或封國。《書·康誥》:“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國語·鄭語》:“ 桓公 為司徒,甚得 周 眾與東土之人。” 韋昭 註:“東土, 陝 以東也。” 宋 劉克莊 《代毛穎謝表》:“伏念臣 中山 舊族,東土寒生。” 清 姚鼐 《乾隆戊子科山東鄉試策問》之一:“矧東土為聖人父母之邦,名儒繼踵,多士仰慕,師法尤易興起者乎!”

(2). 東晉 、 南朝 時也特指 蘇南 、 浙江 一帶。《晉書·庾翼傳》:“時東土多賦役,百姓乃從海道入 廣州 ,刺史 鄧岳 大開鼓鑄,諸夷因此知造兵器。”《宋書·自序》:“初, 錢唐 人 杜子恭 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京邑貴望並事之為弟子,執在三之敬。”

(3).古代稱 中國 。對西方而言。《穆天子傳》卷十五:“ 西王母 為天子謡……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西遊記》第八回:“ 菩薩 不敢久停,曰:‘今領 如來 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清 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而 巴黎 新聞紙傳揚殆遍,謂 日本 、 波斯 、 土耳基 人負笈 巴黎 者,固有考取格治秀才及律例舉人,而東土之人,獨未有考取文詞秀才者,有之則自 忠 始也。”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二》:“佛法始來東土,排場實在相當熱鬧。”

仁壽

謂有仁德而長壽。語出《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邢昺 疏:“言仁者少思寡慾,性常安靜,故多壽考也。”《漢書·王吉傳》:“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壽之域。”《漢書·董仲舒傳》:“ 堯 舜 行德,則*民仁壽。”《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由是天人通,陰陽和,俗躋仁壽,物無疵癘。” 宋 蘇軾 《儒者可與守成論》:“至於 湯 武 ,拯塗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壽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皇上聰明神聖之主,又已禎祥畢集,仁壽可登矣。”

黃晉卿名句,送俞美之判宮暨陽名句

詩詞推薦

若為箋天乞借林,盡蹢東土歸仁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