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命梁詩正等賡前題因疊韻再作一首》
全文:
同雲一色難分葉,禁體苦吟雪非雪。
背觸如參竹篦子,歐令蘇傳兩奇絕。
蝗深可卜田火除,心喜應教屐齒折。
況復督亢舊膏腴,恰似藍田未堙滅。
梁王已命兔園宴,杜老那擅鯨魚掣。
憑輿攬結吟興飛,拈鬚何慮冰花纈。
十餘字耳乃區區,不因步韻宜避屑。
卻憶澄海禁水部,倡和豪情岩電瞥。
試看滕六御風行,彼則有言可無說。
獨憐呵凍賡吟者,毳衣布帳寒如鐵。
參考注釋
海禁
指 明 清 兩代禁止 中國 人到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船進口貿易所採取的措施。 明 唐順之 《條陳水運事宜》:“今歲夏間,聖明念 遼 人之飢,弛海禁,運米賑之。” 清 黃遵憲 《番客篇》:“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 李大釗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廣州 是中國開放海禁最早的地方,這是帝國主義最初侵入 中國 的門戶。”
水部
(1).官名。 魏 置水部郎, 晉 設水部曹郎, 隋 唐 至 宋 均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 明 清 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參閱《通典·職官五》、《歷代職官表》卷二。
(2).指 南朝 梁 文學家 何遜 。 遜 官至尚書水部郎,故稱。 宋 張擴 《次韻秦秘監山中觀梅》:“ 水部 五言誰舉似, 孤山 一徑久湮微。”參見“ 何水部 ”。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應答。語出《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禮記·樂記》:“倡和清濁。” 孔穎達 疏:“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
(2).指以詩詞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 陳後主 ﹞與倖臣各製歌詞,極於輕盪,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全憑著花月為媒,共佳人倡和傳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趙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舊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張,他人附和,以相呼應。《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 杜預 註:“不相違也。”《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宰相 盧攜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其後上無明君,朝無是非,諸名士乃爭相倡和,樹朋黨,然上下知畏清議, 漢 之賴以維持者數十年。”
(4).猶倡隨。特指夫唱婦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內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
豪情
豪邁的感情。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竝豪情之所侈,非儉志之所娛。” 清 王錫 《李白》詩:“誰道 謫仙 狂,豪情托舉觴。” 惲代英 《獄中詩》:“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 楚 囚。”
岩電
亦作“嵓電”。1.“巖下電”之省稱。形容目光炯炯有神。《玉壺清話》卷一引 宋 李至 《<亢宮賦>序》:“金龍蟠踞於牀之上,碧髯金鬣,光射天地。旁有緑衣道士,轉眄若嵓電。” 宋 陸游 《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巖電已能開倦眼,春雷不許殷枯腸。” 清 趙翼 《子才過訪草堂》詩:“醉後起談鋒,巖電目炯然。”
(2).借指目光。 宋 陸游 《秋夜讀書》詩:“老夫垂八十,巖電尚爛爛。”
乾隆名句,命梁詩正等賡前題因疊韻再作一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