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同雲一色難分葉,禁體苦吟雪非雪。
背觸如參竹篦子,歐令蘇傳兩奇絕。
蝗深可卜田火除,心喜應教屐齒折。
況復督亢舊膏腴,恰似藍田未堙滅。
梁王已命兔園宴,杜老那擅鯨魚掣。
憑輿攬結吟興飛,拈鬚何慮冰花纈。
十餘字耳乃區區,不因步韻宜避屑。
卻憶澄海禁水部,倡和豪情岩電瞥。
試看滕六御風行,彼則有言可無說。
獨憐呵凍賡吟者,毳衣布帳寒如鐵。
詩詞問答
問:《命梁詩正等賡前題因疊韻再作一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屑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六
2. 是日過安肅督亢陂即燕丹所圖以獻秦王者
參考注釋
同雲
《詩·小雅·信南山》:“上天同雲,雨雪雰雰。” 朱熹 集傳:“同雲,雲一色也。將雪之候如此。”因以為降雪之典。 唐 李鹹用 《大雪歌》:“同雲慘慘如天怒,寒龍振鬣飛乾雨。” 宋 周邦彥 《女冠子·雪景》詞:“同雲密布。撒梨花、柳絮飛舞。” 清 無名氏 《帝城花樣·書長安看花前後記辛壬癸甲錄後》:“丁酉入春以來,同雲釀雪,春寒特甚。”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禁體
亦稱“ 禁字型 ”。指禁體詩。 宋 陳傅良 《和張孟阜尋梅韻》:“我嘗欲擬禁字型,不道雪月冰瓊瑰。”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元豐類稿》:“ 薛太拙 有《閒居新雪八韻》,禁體之祖也。”參見“ 禁體詩 ”。
苦吟
反覆吟詠,苦心推敲。言做詩極為認真。 唐 馮贄 《雲仙雜記·苦吟》:“ 孟浩然 眉毫盡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維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堯臣 《還吳長文舍人詩卷》詩:“苦吟三十年,所獲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二:“可見天地間景物無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寫不盡耳。” 王朝聞 《藝術創作有特殊規律》二:“苦吟的詩人所以感到苦中有樂,從根本上說,仍然是生活實踐給他提供了足以充分發揮創作的創造性的現實根據。”
竹篦
亦作“ 竹笓 ”。1.即批頭棍。一種用竹片紮成的刑具。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一:“ 沉之才 者,以棋得幸 思陵 ,為御前祗應……﹝上﹞命內侍省打竹篦二十逐出。”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三折:“我奉師父法旨,著你清心寡慾,受戒持齋,不許凡心動,如若凡心動者,只打五十竹篦。” 明 無名氏 《精忠記·赴難》:“綳扒弔拷受禁持,怎當拶指與竹笓。”《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自從解你去 臨安府 斷罪,把我提入後花園,打了三十竹篦,遂便趕我出來。”
(2).竹製梳頭用具。即篦子。
奇絕
奇妙到極點
怪石嶙峋,山勢奇絕
應教
魏 晉 以來稱應諸王之命而和的詩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歷山草堂應教》詩。 唐 王維 有《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詩。 趙殿成 箋註:“ 魏 晉 以來,人臣放文字間,有屬和於天子,曰應詔;於太子,曰應令;於諸王,曰應教。”
屐齒
(1).屐底的齒。《晉書·王述傳》:“雞子圓轉不止,便下牀以屐齒踏之,又不得。” 唐 獨孤及 《山中春思》詩:“花落沒屐齒,風動羣不香。” 宋 司馬光 《和范景仁謝寄西遊行記》之二:“緣苔躡蔓知多少,千里歸來屐齒蒼。” 清 趙翼 《哭王述庵侍郎》詩:“ 蒲褐山房 緑樹陰,中有兩人屐齒跡。”
(2).指足跡;遊蹤。 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漫郎宅里,中興碑下,應留屐齒。”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國初 常熟 多畫師。有 黃鼎 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離奇俶詭,為古人屐齒所不到。”
(3).指履聲,腳步聲。 明 王世貞 《曾太學攜酒見訪作》詩:“花宮寂無事,屐齒破高眠。” 清 吳偉業 《九峰草堂歌》:“屐齒俄聞到 茂先 ,一坐傾靡再張飲。”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督亢
(1).古地名。 戰國 燕 的膏腴之地。今 河北省 涿州市 東南有 督亢陂 ,其附近 定興 、 新城 、 固安 諸縣一帶平衍之區, 皆 燕之 督亢 地。《史記·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陰養壯士二十人,使 荊軻 獻 督亢 地圖於 秦 ,因襲刺 秦王 。” 清 閻爾梅 《燕趙雜吟》:“上古膏腴環 督亢 , 中山 意氣感壺餐。” 清 顧大申 《始發良鄉》詩:“地隨 督亢 依山盡,河控 桑乾 入塞來。”
(2).泛指膏腴之地。亦借指高地或山脈。 清 錢謙益 《直隸順德府平鄉縣仇夢台授文林郎制》:“爾其更列狀以上,化沮洳為督亢,此吾之所急也。” 清 曹寅 《送桐祈南歸》詩之二:“雨收督亢天全緑,恰是詩人策馬時。” 章炳麟 《文例雜論》:“後世破碎,犬牙相錯,然土宜民俗,以川原督亢為經界,終莫能變古也。”
膏腴
肥沃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戰國策·趙策》
他們進行了適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變得膏腴起來。——《土地》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一朵。——徐志摩《沙揚那拉》
藍田
陝西省西安市轄的縣。位於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萬。為“藍田猿人”骨化石發現地
堙滅
埋沒;泯滅。《史記·伯夷列傳》:“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堙滅而無聞者,豈可勝道哉!” 宋 蘇軾 《答呂梁仲屯田》詩:“故道堙滅瘡痍存,明年勞苦應更甚。”
梁王
指 漢 梁孝王 劉武 。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歲將暮,時既昬,寒風積,愁雲繁, 梁王 不悅,游於 兔園 。迺置旨酒,命賓友,召 鄒生 ,延 枚叟 。 相如 末至,居客之右。”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寄賀遷拜之什》詩:“白首青衫誰比數,相憐只是有 梁王 。” 宋 黃庭堅 《寄懷公壽》詩:“好賦 梁王 在日邊,重簾復幕鎖神仙。” 明 何景明 《送雷長史》詩:“十年亭閣 淮西 宴,腸斷 梁王 雪夜樽。”參見“ 梁苑 ”。
兔園
(1).園囿名。也稱 梁園 。在今 河南 商丘縣 東。 漢 梁孝王 劉武 所築。為游賞與延賓之所。《西京雜記》卷二:“ 梁孝王 好營宮室苑囿之樂,作 曜華 之宮,築 兔園 。”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 梁王 不悅,游於 兔園 。” 唐 黃滔 《寄越從事林嵩侍御》詩:“莫戀 兔園 留看雪,已乘驄馬合凌霜。” 清 陳學泗 《紀事》詩:“多少 兔園 詞客老,空依北斗望 蓬萊 。”
(2).即兔園冊。指淺近的書籍。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十一:“已就 丹陽 一小小講席,歲修不及三百金,背老親而獨游,理兔園故業,青鐙顧影,悴可知已。” 康有為 《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甚乃《學》《庸》《論》《孟》之微言,亦只守兔園坊本之陋説。”
(3).指淺陋之學。 清 龔自珍 《家塾策問二》:“近儒學術精嚴,十倍 明 儒,動譏 明 人為兔園、為鼠壤矣。”
鯨魚
鯨的俗稱
攬結
(1).採摘繫結。《晉書·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攬結,女兒可攬擷。’” 唐 陸龜蒙 《書帶草賦》:“弱可攬結,勻能布護。”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詩:“ 九江 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明 文徵明 《賦得廬山送盧師陳》:“秀色從來堪攬結,壯遊還待發文章。”
(3).猶結交。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鐵路案檔案》:“逆紳實欲攬結軍人,暗用反間。”
吟興
指詩興。 唐 劉得仁 《夜攜酒訪崔正字》詩:“吟興忘飢凍,生涯任有無。” 明 莫如忠 《和董紫岡》:“聞道窺園猶嬾性,肯攜吟興過東籬。”
冰花
(1) 水蒸氣在平滑表面凝結成冰片,似無數花朵鑲嵌而成
太陽出來了,窗上的冰花慢慢地融化了
(2) 把花卉、水草、水果、活魚等實物用水凍結,形成冰罩的藝術品
區區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區區之薛。——《戰國策·齊策四》
區區之地。——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何乃太區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區區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區區之數
區區五毛錢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2) 猶方寸。形容人的心
區區之心
(3) 舊時謙辭,我
區區嚮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4) (語氣不莊重)
此人非他,就是區區
(5) 誠摯
感君區區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步韻
按照原詩、詞的韻腳和順序作詩、詞唱和
海禁
指 明 清 兩代禁止 中國 人到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船進口貿易所採取的措施。 明 唐順之 《條陳水運事宜》:“今歲夏間,聖明念 遼 人之飢,弛海禁,運米賑之。” 清 黃遵憲 《番客篇》:“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 李大釗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廣州 是中國開放海禁最早的地方,這是帝國主義最初侵入 中國 的門戶。”
水部
(1).官名。 魏 置水部郎, 晉 設水部曹郎, 隋 唐 至 宋 均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 明 清 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參閱《通典·職官五》、《歷代職官表》卷二。
(2).指 南朝 梁 文學家 何遜 。 遜 官至尚書水部郎,故稱。 宋 張擴 《次韻秦秘監山中觀梅》:“ 水部 五言誰舉似, 孤山 一徑久湮微。”參見“ 何水部 ”。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應答。語出《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禮記·樂記》:“倡和清濁。” 孔穎達 疏:“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
(2).指以詩詞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 陳後主 ﹞與倖臣各製歌詞,極於輕盪,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全憑著花月為媒,共佳人倡和傳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趙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舊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張,他人附和,以相呼應。《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 杜預 註:“不相違也。”《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宰相 盧攜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其後上無明君,朝無是非,諸名士乃爭相倡和,樹朋黨,然上下知畏清議, 漢 之賴以維持者數十年。”
(4).猶倡隨。特指夫唱婦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內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
豪情
豪邁的感情。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竝豪情之所侈,非儉志之所娛。” 清 王錫 《李白》詩:“誰道 謫仙 狂,豪情托舉觴。” 惲代英 《獄中詩》:“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 楚 囚。”
岩電
亦作“嵓電”。1.“巖下電”之省稱。形容目光炯炯有神。《玉壺清話》卷一引 宋 李至 《<亢宮賦>序》:“金龍蟠踞於牀之上,碧髯金鬣,光射天地。旁有緑衣道士,轉眄若嵓電。” 宋 陸游 《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巖電已能開倦眼,春雷不許殷枯腸。” 清 趙翼 《子才過訪草堂》詩:“醉後起談鋒,巖電目炯然。”
(2).借指目光。 宋 陸游 《秋夜讀書》詩:“老夫垂八十,巖電尚爛爛。”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滕六
(1).傳說中雪神名。 唐 牛僧孺 《玄怪錄·蕭志忠》:“黃冠曰:‘ 蕭使君 每役人,必恤其饑寒,若祈 滕六 降雪, 巽二 起風,即不復遊獵矣。’” 宋 范成大 《正月六日風雪大作》詩:“ 滕六 無端 巽二 痴,翻天作惡破春遲。” 清 錢謙益 《苦雨嘆》詩:“玉女忽隨 滕六 笑,雪師兼把雷車掉。”
(2).用以指雪。 宋 楊萬里 《再和羅武岡欽若酴醿長句》:“春風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銷不成簇。” 明 無名氏 《四賢記·送炭》:“疎林隱隱,怪西風撲面吹人,無情滕六更紛紛。”
風行
(1) 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時期的習慣、用法或式樣
風行一時
(2) 形容迅速
雷厲風行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楊伯峻 註:“有言,意為有善言。”
(2).泛指有話。如:有言在先。
獨憐
(1).特別喜愛;特別哀憐。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金 元好問 《贈答劉御史雲卿》詩之一:“獨憐夸毘子,一我無古今。共學君所貪,適道我豈任;相酧無別物,徒有好賢心。” 元 趙孟頫 《趙村道中》詩:“興亡自有數,不敢問何如;獨憐野菊花,立馬為躊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壽嚴顥亭母夫人七十》詩之二:“獨憐延頸處,不及介眉時。明歲來湖上,當筵補一巵。”
呵凍
謂噓氣使硯中凝結的墨汁融解。 宋 周必大 《題東坡上薛向樞密書》:“是日其生朝也。身為二千石,士民當盈庭為壽,不則與家人飲食燕樂,乃齋心呵凍,極陳國計,其賢於人遠矣。”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簡擇數條,附此録之末,以不沒其篝燈呵凍之勞。”參見“ 呵筆 ”、“ 呵硯 ”。
毳衣
(1).古代天子、大夫的禮服之一。用毛布製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決訟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繪繡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繡黼黻。《詩·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毛 傳:“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蘆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決訟。” 鄭玄 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國,而決男女之訟……毳衣之屬,衣繢而裳繡,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詩·王風·大車》:“大車啍啍,毳衣如璊。” 毛 傳:“璊,赬也。”參閱 清 雷學淇 《介庵經說·禮說·章服通考》。
(2).毛皮所製衣。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紫貂,白狐,製以為裘,鬱若慶雲,皎如荊玉,此毳衣之美也。”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詩:“金殿更戎幄,青袪換毳衣。”《宣和遺事》後集:“有小兒三人,自梁棟中循柱而下,弓矢在手,跳躍笑語,皆毳衣跣足。”
(3).僧服的一種。《法苑珠林》卷一○一:“衣中有四者:一,糞掃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布帳
(1).布制的帷帳。《晉書·元帝紀論》:“布帳綀帷,詳刑簡化,抑揚前軌,光啟中興。”
(2).指布制的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