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逵一動呼魯褒,剛風颼飀吹布袍

石寶阿堵歌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石寶的《阿堵歌》

全文:
銅山夜燄熏天紅,寶鼎不藉鈐椎功。
東吳黠匠誇老手,一日萬斛海水空。
何人冷笑九府公,逆濞已死惟佞通。
虛名狼籍遍天下,赤龍不救騰蛇窮。
沈郎兄弟一朝貴,坐困海內諸豪雄。
金門紫闥明出入,鴟鼫得志聲隆隆。
北州司徒枉才士,腥風一流千萬里。
雀環太尉那易逢,直須痛飲潯陽市。
蚨婆生兒好顏色,豈徒褒妲能傾國。
一丈珊瑚滿塢金,千年不化饕翁血。
九逵一動呼魯褒,剛風颼飀吹布袍
阿堵繞身凡幾遭,鱗鱗忽觸南斗高。
爛醉起來不脫口,鳳凰下視百鳥空嘈嘈。

石寶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九逵

(1).四通八達的大道。《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城 面三門,四面十二門,皆通達九逵,以相經緯。”後多指京城的大路。 南朝 梁 何遜 《擬輕薄篇》:“ 長安 九逵上,青槐蔭道植。”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紫綬拂三寺,朱門臨九逵。”《孽海花》第十五回:“真箇九逵無禁,錦衫交飛,萬戶初開,歌鐘互答。”

(2).泛指大路。 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狂風捲石落半嶺,堅冰鑿梯通九逵。”

一動

(1).一次舉動;一個行動。《左傳·昭公十五年》:“禮,王之大經也;一動而失二禮,無大經矣。”《二程遺書》卷二四:“聖人一言一動無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經發動;一有所舉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昔 文王 一動,而功顯於千世,列為 三代 ,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 漢 賈誼 《屬遠》:“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陳勝 一動而天下振。” 宋 羅大經 《鶴林雨露》卷八:“大軍一動,萬命所懸,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陳亮恢復之議》:“有所不動,一動而敵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觸動。《朱子語類》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慾一動,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業錄·心性》:“因心與理二,故一動便亂。”《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見了丫鬟説出‘ 呂仙閣 ’三字,心中一動。”

(4).猶動輒。如:他一動就罵人。如:這孩子一動就哭。

剛風

(1).罡風。高天強勁的風。 唐 顧況 《曲龍山歌》之二:“願逐剛風騎吏旋,起居按摩參寥天。”《朱子語類》卷二:“高山無霜露,卻有雪……道家有‘高處有萬里剛風’之説,便是那裡。” 宋 范成大 《玉華樓夜醮》詩:“ 紫雲 澒洞 千柱 浮,剛風八面寒颼飀。” 瞿秋白 《鐵花》:“好一似銅松拂著剛風,我真愛上了,舍卻不忍。”

(2).指西風。《靈樞經·九宮八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風。”

颼飀

(1).象聲詞。風雨聲。 明 湯式 《小桃紅·姚江夜泊》曲:“江風吹雨響颼飀,寒滲青衫透。” 清 華文裕 《渡江雲》詞:“颼飀幾絲風雨,密密疎疎,做晚涼時候。”

(2).風凜冽貌。 唐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颼飀,九雛鳴鳳亂啾啾。” 宋 王安石 《杜甫畫像》詩:“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飀。”

(3).指寒氣,寒風。 唐 戴公懷 《奉郎中遊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監趙婺州齊處州》詩:“叢崖散滴瀝,近谷藏颼飀。” 宋 陸游 《夜坐庭中達旦》詩:“足倦獨行驚踸踔,髮稀久坐怯颼飀。”

(4).衰敗貌。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只憐心浩蕩,不管鬢颼飀。”

布袍

(1).布制長袍。《後漢書·東夷傳·三韓》:“大率皆魁頭露紒,布袍草履。”《南史·沉約傳》:“恆服布袍芒屩,以麻繩為帶。” 唐 唐彥謙 《早行遇雪》詩:“荒村絶煙火,髯凍布袍濕。”

(2).猶布衣。指平民。 宋 劉過 《壽建康太尉》詩:“萬里寒風一布袍,持將詩句謁英豪。” 明 周履靖 《和貫休山居十詠》:“ 長安 多少豪華客,何似山林一布袍。”

石寶名句,阿堵歌名句

詩詞推薦

九逵一動呼魯褒,剛風颼飀吹布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