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娑羅樹歌》
全文:
震旦號交讓,梵天稱娑羅。
交讓虛名誰則見,娑羅實有而弗多。
徙傳巴陵及伊洛,弗宇對峙聳枝柯。
香山寺前今見一千年外物,猶婆娑巨本擁腫乾𡍪。
輪囷如岳森嵯峨,郁蔥葉葉必七瓣,定力院契歐陽喔。
我聞如是佛成道,八佛八樹名殊科。
毗舍浮證涅槃際,即此娑羅誠非訛。
梵僧攀泣思往事,未識佛在理則那。
笑我世年未經詠,或者有待今斯過。
萬劫一瞬應視此,視此靈根戢孴,恆友優曇及普陀。
參考注釋
巴陵
(1).舊縣名。 晉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陽 。1913年改名 岳陽縣 。
(2).郡名。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 (今 湖南 岳陽 )。隋 開皇 九年廢。 唐 天寶 元年復置。 乾元 元年改稱 岳州 。 隋 末 羅縣 令 蕭銑 起兵,即以此為根據地。
(3).山名。在 岳陽縣 治西南,濱 洞庭湖 。據《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 ,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 。” 唐 朱慶餘 《與龐復言攜酒望洞庭》詩:“帆自 巴陵山 下過,雨從 神女 峽邊來。”
伊洛
(1).亦作“ 伊雒 ”。 伊水 與 洛水 。兩水匯流,多連稱。亦指 伊 洛 流域。《國語·周語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韋昭 註:“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嶺 。 禹 都 陽城 , 伊 洛 所近。”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 伊 洛 廣且深,欲濟川無梁。” 唐 杜甫 《北征》詩:“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歐陽修 《送徐生之澠池》詩:“我昔初官便 伊 洛 ,當時意氣尤驕矜。” 清 葉襄 《禹陵》詩:“泉源留儉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學。參見“ 伊洛之學 ”。
對峙
相對聳立
山峽越來越狹,前面兩山對峙,看去連一扇大門那么寬也沒有,而門外完全是白霧。——劉白羽《長江三峽》
枝柯
(1).枝條。 漢 焦贛 《易林·無妄之困》:“鷹棲茂樹,猴雀往來,一擊獲兩,利在枝柯。”《晉書·石崇傳》:“ 武帝 每助 愷 ,嘗以珊瑚樹賜之,高二尺許,枝柯扶疏,世所罕比。”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詩:“枝柯蔫綿花爛熳,美錦千兩敷亭皋。” 巴金 《春》四:“釣台後面是一片斜坡,有幾株合抱的大槐樹把枝柯伸了過來。”
(2).比喻次要的事物。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引言》:“但如導演者處理得宜,所損傷者可為枝柯而非根本。”
乾隆名句,娑羅樹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