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視浮俗,爭奈空煎焚

釋德洪次韻彥由見贈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次韻彥由見贈》

全文:
華亭富文物,最後機與雲。
妙年翰墨場,唾手立奇勳。
萬物鼻一堊,馳掃數揮斤。
道人出塵者,一見過所聞。
置之緇衣林,玉石宛自分。
能將霅溪晝,解追青龍氳。
超然勁高節,冰雪看此君。
故應知見熟,玉骨久受熏。
天眼視浮俗,爭奈空煎焚
我尋住山侶,識子吳江濆。
人生各有適,未易分黠嚚。
風物亦自私,草木俱忻忻。
何當斷岸塢,賡歌蒼石垠。
我詩無傑句,愧子才逸群。
此篇頗尚有,句意雅而文。
把玩值清月,林影白紛紛。
高懷亦自放,豈以我輩雲。
君看功名事,真如過耳蚊。
行將掛社籍,蓮沼開奇芬。
勞君讀此詩,正如蕕與薰。

釋德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天眼

(1).佛教所說五眼之一。又稱天趣眼,能透視六道、遠近、上下、前後、內外及未來等。《大智度論》卷五:“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麁,若細,諸色無不能照。”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覩未來。” 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

(2).指天神之眼。《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玉帝天眼一看,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這等的功行,便是我這裡也無天條可引。’”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說。詩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唐 盧仝 《月蝕詩》:“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劉基 《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不知妖恠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昳。”

浮俗

(1).浮薄的習俗。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二諦義》:“正以浮俗,故無義可辨,若有義可辨,何名浮俗。” 唐 杜甫 《贈虞十五司馬》詩:“交態知浮俗,儒流不異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劉長卿》:“ 長卿 清才冠世,頗凌浮俗。”

(2).淺薄,粗俗。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證》:“《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數句類 太白 ,其他皆淺近浮俗,決非 太白 所作。” 葉聖陶 《倪煥之》十:“當然,燈會那種粗獷浮俗的‘白相人’風是應當改革的。”

爭奈

怎奈;無奈。 唐 顧況 《從軍行》之一:“風寒欲砭肌,爭奈裘襖輕?” 宋 張先 《百媚娘》詞:“樂事也知存後會,爭奈眼前心裡?”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爭奈他自己不爭氣,終日在公館裡,同那些底下人鬼混。”

釋德洪名句,次韻彥由見贈名句

詩詞推薦

天眼視浮俗,爭奈空煎焚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