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丞平山寇詩原文
自天秉鉞控西東,雷迅霜威壓世雄。
薄伐已褫豺虎魄,先聲遂挫犬羊鋒。
勿雲嶺外無寧宇,最幸專城有令公。
自是韜戈銘漢石,燕然山上記膚功。
詩詞問答
問:劉中丞平山寇詩的作者是誰?答:宋仕明
問:劉中丞平山寇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劉中丞平山寇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一部
2. 民國溫廷敬《潮州詩萃》甲編卷五
參考注釋
秉鉞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詩·商頌·長發》:“ 武王 載斾,有虔秉鉞。”《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漢書·終軍傳》:“大將軍秉鉞,單于犇幕。”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雖協夢而求,無聞秉鉞之寄。” 清 鈕琇 《觚賸·圓圓》:“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雲 。”
西東
(1).西方和東方。 漢 焦贛 《易林·隨之兌》:“兩心不同,或欲西東。明論終始,莫適所從。” 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古塔認西東。”
(2).用為偏義複詞,指西方。 唐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詩:“只慮迷所歸,池上日西東。”
(3).泛指四方,無定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為利所誘怵也;迫,迫貧賤,東西趨利也。” 唐 孟郊 《過分水嶺》詩:“十步九舉轡,迴環失西東。” 宋 范成大 《釣池口阻風》詩:“迴風打船失西東,柁痴櫓弱無適從。”
(4).指酒杯。 宋 趙長卿 《朝中措》詞:“此去定膺先寵,且須滿醉西東。”
(5).猶東西。泛指什物。 宋 張元乾 《訴衷情》詞:“兒時初未識方紅,學語問西東。”
威壓
威逼壓迫。 魯迅 《吶喊·一件小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世雄
(1).佛陀的尊稱。《無量壽經》卷上:“今日世雄,住佛所住。” 慧遠 義疏:“世雄,佛之異名。佛於世間,最為雄猛,故曰世雄。”
(2).世代稱雄。《周書·泉企傳》:“ 泉企 字 思道 , 上洛 豐陽 人也。世雄 商 洛 。”
薄伐
(1).征伐;討伐。《詩·小雅·出車》:“赫赫 南仲 ,薄伐 西戎 。”《晉書·孫楚傳》:“ 宣王 薄伐,猛鋭長驅,師次 遼陽 ,而城池不守。” 清 吳偉業 《滇池鐃吹》之三:“ 鬼國 三年勞薄伐,王師五月下殊方。”
(2).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 簿 ”。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丞,皆選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案品狀則實才未必當,任薄伐則德行未為敍,如此則殿最之課,未盡人才。”
(3).猶敲擊。《老殘遊記》第十回:“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熠聲,干戈擊軋聲,金鼓薄伐聲。”
豺虎
(1).豺與虎。泛指猛獸。《詩·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晉 張載 《七哀詩》:“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明 李東陽 《風雨嘆》詩:“山豗谷洶豺虎嘷,萬木盡拔乘波濤。” 清 陳鵬年 《新春雜感次韻和中山》:“蛟螭蟠地軸、豺虎踞天關。”
(2).喻兇狠 * 的寇盜、異族入侵者。 漢 王粲 《七哀詩》:“ 西京 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詩:“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縱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當時 燕 薊 淪於 契丹 不能取,是中國與豺虎雜此土以處也。” 清 徐昂發 《鐵嶺關》詩:“緬昔豺虎鬭,百戰爭要害。” 鄧中夏 《過洞庭》詩:“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
先聲
指發生於某一重大事件以前的類似的有相同性質的事件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聲
犬羊
(1).狗和羊。《論語·顏淵》:“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唐 李白 《經離亂後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長戟三十萬,開門納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與葅。”
(2).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虜、囚犯等。 宋 范仲淹 《讓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表》:“及 麟府 喪陷, 鎮戎 三敗,殺者、傷者前後僅二十萬人矣,死者為魚肉,生者為犬羊。”《說岳全傳》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3).舊時對外敵的蔑稱。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爾乃大軍過盪西山, 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質,爭為前登,犬羊殘醜,消淪山谷。” 宋 陸游 《涉白馬渡慨然有懷》詩:“ 太行 之下吹虜塵, 燕 南 趙 北空無人; 袁 曹 百戰相持處,犬羊堂堂自來去。”
嶺外
指 五嶺 以南地區。《後漢書·順帝紀》:“ 九真 太守 祝良 、 交阯 刺史 張喬 慰誘 日南 叛 蠻 ,降之, 嶺 外平。” 唐 高適 《送柴司戶之嶺外》詩:“ 嶺 外資雄鎮,朝端寵節旄。” 宋 梅堯臣 《和次道金桔》:“誰傳 嶺 外信,尚帶霜前葉。”《宋史·狄青傳》:“又破沿江九州,圍 廣州 , 嶺 外騷動。”
寧宇
(1).安定的區域。《國語·周語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 晉 陸機 《吳大司馬陸公誄》:“位表百辟,名茂群後,因是荊人,造我寧宇。”《東周列國志》第六十回:“不侵不叛,各保寧宇。如有背盟,天地不佑。”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夷考十五六世紀,適為吾國 元 明 之交,宇宙俶擾靡寧宇,禮樂淪為邱墟。”
(2).指固定的住所。 宋 曾鞏 《瀛州興造記》:“賔屬士吏,各有寧宇。”《明史·李化龍傳》:“野多暴骨,民無寧宇。”
專城
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一類的地方長官
四十專城居。——《樂府詩集·陌上桑》
令公
對中書令的尊稱。中 唐 以後,節度使多加中書令,使用漸濫。《魏書·高允傳》:“於是拜 允 中書令,著作如故…… 高宗 重 允 ,常不名之,恆呼為令公。”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一:“禮緣人情,令公(指 郭子儀 )勛德不同常人,且又為國姻戚,自令公始,亦謂得宜。”《楊家府演義·太宗招降令公》:“ 太宗 見令公表表威儀,昂昂意氣,恰似猛虎形狀,乃大喜曰:‘朕得 太原 ,何如得令公也!’遂賜姓 楊 。” 清 惲敬 《吳城令公廟壁記》:“稱令公者,自 唐 之中葉,節度使累加中書、尚書令,其下皆以令公稱之,如 六代 之稱令君,後遂為節度使之稱也。”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韜戈
收藏兵器。引申指息兵。《晉書·慕容德載記》:“此志未遂,且韜戈耳。” 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方當偃伯於靈臺,韜戈於武庫。” 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韜戈制勝,舞 舜 戚於兩階。”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特勒大酋,韜戈款塞。”
燕然山
東漢 竇憲 領兵大破 北匈奴 刻石勒功之處。亦借指邊塞。 唐 李白 《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詩:“請纓不繫 越 ,且向 燕然山 。” 唐 於濆 《塞下曲》:“ 燕然山 上雲,半是離鄉魂。” 唐 吳融 《綿竹山四十韻》:“勒銘 燕然山 ,萬代垂芬郁。”
上記
古代典籍。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然嘗觀上記,近古以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夫何故哉?” 汪繼培 箋:“《呂氏春秋·務本篇》云:‘嘗試觀上古記。’ 高誘 註:‘上古記,上世古書也。’”
進呈奏記。 宋 蘇軾 《謝監司啟》之一:“退屬紛縈,遂疎上記;遽叨榮問,徒益厚顏。”
膚功
見“ 膚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