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彥孜的《偈》
全文:
若是諦當漢,通身無隔礙。
舉措絕毫釐,把手出紅塵。
撥開向上竅,當頭劄定,不犯鋒棱。
轉握將來,套用恰好。
絲毫不漏,函蓋相應。
任是諸佛諸祖,覷著寒毛卓豎。
參考注釋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複句中偏句的開頭,表示假設,相當於“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應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並不敢怨悵。——《水滸傳》
他若是不去,我們就讓別人去
諦當
確當;恰當。《景德傳燈錄·清讓禪師》:「僧問:『 大通智勝佛 十刼坐道塲,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時如何?』師曰:『其問甚諦當。』」 元 倪瓚 《折桂令·辛亥過陸莊》曲:「問音信何人諦當,想情懷舊日風光。」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子路篇八》:「 雙峰 説狂、狷各有過、不及處,自是諦當。」
通身
(1).全身;渾身。《陳書·高祖紀下》:「仙人見於 羅浮山 小石樓,長三丈所,通身潔白,衣服楚麗。」 清 李漁 《蜃中樓·辭婚》:「聽了使君之言,不覺通身汗下。」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通身黑色。旗袍鑲著銀灰色的花邊。」
(2).整個物體。《北史·穆觀傳》:「 明元 親臨其喪,悲動左右,賜以通身隱起金飾棺。」 張潔 《尾燈》:「那個暖水瓶通身雪白,上面還畫了一枝藍色的水仙。」
(3).完全,全部。《醒世姻緣傳》第四三回:「合那刑房 張瑞風 明鋪夜蓋的皮纏,敢是那刑房不進去,就合那禁子們鬼混,通身不成道理!」
隔礙
隔離阻礙。《北史·氐傳》:「隔礙 姚興 ,不得歲通貢使。」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貢圖傳序》:「暨中國多難,為 回鶻 隔礙。」《朱子語類》卷十六:「『心廣體胖』,心本是闊大底物事,只是因愧怍了,便卑狹,便被他隔礙了。」
釋彥孜名句,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