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法華五首·其二原文
火宅縱橫皆暗弊,化城觸處是光明。
子爭狂走欲方熾,寶所依然念不生。
詩詞問答
問:讀法華五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讀法華五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讀法華五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火宅
佛教語。多用以比喻充滿眾苦的塵世。《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所燒,我皆拔濟。” 南朝 梁武帝 《寶亮法師<涅槃義疏>序》:“救灼燒於火宅,拯沉溺於浪海。”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魯迅 《野草·死火》:“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疑這才從火宅中出。”
縱橫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 奔放自如
筆意縱橫
(3) 賓士無阻
縱橫四海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化城
(1).一時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眾生畏難,先說小乘涅槃,猶如化城,眾生中途暫以止息,進而求取真正佛果。見《法華經·化城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厭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權可得寳。誘以涅槃,救爾生老。” 唐 朱子奢 《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 清 龔自珍 《 * 古德遺書序》:“導之也有師,扶持之也有相,尚猶慮夫涉之也有淺深,閲之也有久暫,則有諸境以為之策,有化城以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緣以為之歸墟。”
(2).指幻境。 元 張仲深 《送全上人》詩:“自知浮世一化城,願結跏趺面牆坐。”
(3).指佛寺。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竹徑從初地,蓮峰出化城。” 唐 劉禹錫 《賈客詞》:“邀福禱波神,施財游化城。” 明 何景明 《賢隱寺次劉朝信》詩:“化城依宿處,自學此身閒。”
(4).指海市蜃樓。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若九春三秋,天景清麗,必有素霧自岊起,須臾粉堞青甃,彌亘數里,樓臺轇葛,殊木異葩,數息中,霧氣散漫,不復見矣,謂之化城。”
(5).古寺名。廢址在今 安徽 當塗 。 唐 李白 《陪族叔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詩:“ 化城 若化出,金榜天宮開。” 王琦 注引《太平府志》:“古 化城寺 ,在府城內 向化橋 西 禮賢坊 , 吳大帝 時建,基址最廣。”
觸處
處處;到處
楊花觸處飛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義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4) 沒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狂走
亂跑;疾奔。《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陽明脈傷,即當狂走。”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方今天下適定,海內願安,士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而 伯通 獨中風狂走,自捐盛時。” 宋 蘇軾 《蝎虎》詩:“今年歲旱號蜥蠍,狂走兒童鬧歌舞。” 清 曾國藩 《祭湯海秋文》:“忽焉狂走,東下 江 南, 秦淮 夜醉,笙吹喃喃。”
寶所
佛教語。本謂藏珍寶之所,喻指涅槃,謂自由無礙的境界。《法華經·化城喻品》:“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摩訶止觀》卷一:“界內小道,極在化城,故為細;界外大道,極在寶所,故為麤。” 唐 楊炯 《梓州惠義寺重閣銘》:“是則毘耶四會,俱發道心;險路眾人,鹹知寶所。”《古尊宿語錄》卷三二:“譬如造得一隻船,上面一一裝載了,要千里至乎寶所。”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