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伍瑞隆的《夢後因述所憶(十八韻)》
全文:
別路寒山外,佳期皓月邊。
如何今夜夢,仍作想夫憐。
葉已題紅去,人空在眼前。
淒涼抱柱意,零落采蕭篇。
有恨春偏老,無書雁不傳。
蠶絲終自結,荷露豈成圓。
易隔相思地,難忘離恨天。
因思解佩日,翻憶獻璫年。
倦繡情仍劇,懷春思未捐。
晚風垂柳暗,初日映霞鮮。
弱益花前媚,顰生病後妍。
妝成嬌似鳳,人競指如仙。
價並時年重,心俱白日懸。
錦衾歡伴宿,鴛縷喜同牽。
珍重三更棗,踟躕一夜眠。
因緣真好惡,去住得迍邅。
自別眉端月,長乖足下蓮。
秋蘭正堪把,愁絕為誰搴。
參考注釋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三更棗
“三更早”的隱語。禪宗六祖 惠能 求道於五祖 弘忍 ,一日,五祖潛至碓坊,見 惠能 腰石舂米,乃問:“米熟也未?” 惠能 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五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 會祖意,三鼓入室,五祖為說《金剛經》,遂傳衣缽,命為六代祖。事見《壇經·行由品》。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原來那詩句兒里包籠著三更棗,簡帖兒里伏著九里山。” 王季思 注引 閔遇五 曰:“六祖 黃梅 園傳法時,五祖與粳米三粒,棗一枚。六祖悟曰:‘師令我三更早來也。’”按: 黃梅 ,即五祖 弘忍 。 明 汪廷訥 《獅吼記·住錫》:“一從傳得三更棗,何處能容半點塵。”
踟躕
(1) 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搔首踟躕。——《詩·邶風·靜女》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樂府《陌上桑》
踟躕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一夜
(1).一個夜晚;一整夜。《穀梁傳·定公四年》:“以眾不如 吳 ,以必死不如 楚 ,相與擊之,一夜而三敗 吳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賦》:“魂終朝以三奪,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四:“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紅旗下》一:“有時候,他們會在一個地方轉來轉去,一直轉一夜。”
(2).指某夜。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南史·呂僧珍傳》:“一夜, 僧珍 忽頭痛壯熱,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 吳王 苑內花。”
伍瑞隆名句,夢後因述所憶(十八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