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垂虹亭同賦得岸字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吳江垂虹亭同賦得岸字原文

蜿蜒誇長虹,吳會稱傑觀。

淪漣幾萬頃,放目失垠岸。

倒影射遙山,青螺點空半。

從來夸震澤,勝事無昏旦。

破浪涌長鬐,排空度飛翰。

肺肝入清境,劃若春冰泮。

安得凌九垓,從公游汗漫。

詩詞問答

問:吳江垂虹亭同賦得岸字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吳江垂虹亭同賦得岸字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翰韻

參考注釋

蜿蜒

(1) 蛇類曲折爬行的樣子

橫過天花板蜿蜒著一條長的裂縫

(2) 曲折延伸

山路蜿蜒向下

長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長橋

吳會

(1).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郡縣連稱為 吳會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吳會》:“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時俗以郡縣連稱,故云 吳會 。”

(2).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並稱 吳 會 。後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 會 。”《三國志·吳志·孫賁傳》:“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 宋 蘇軾 《喜劉景文至》詩:“平生所樂在 吳 會 ,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金史·完顏綱傳》:“僭稱位號,偷生 吳 會 。”

唐 以後,俗亦稱 平江府 (今 江蘇 蘇州 )為 吳會 。 元 陸友仁 《吳中舊事》:“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自 唐 以來如此,今郡中有 吳會亭 ,府治前有 吳會坊 。”

傑觀

(1).高聳的樓台。 宋 陳師道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詩:“重門傑觀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詞:“繁會九衢三市,縹緲層樓傑觀,雪片一冬深。”

(2).雄偉的景觀。 清 吳敏樹 《荷塘寺僧譜序》:“ 岳州 城南有塔矗然湖上之雲中者, 唐 時 慈氏寺 塔也。累甎實土為之,至今完固不壞,為郡城之傑觀。”

(3).指不平凡的儀表。 清 黃景仁 《贈程厚孫,時厚孫作書與汪容甫定交》詩:“傑觀卓不羣,雄步坦無跲。”

淪漣

(1).水波;微波。《易緯乾坤鑿度》卷上:“浰涉淪漣,上下無息。” 唐 朱休 《春水綠波》詩:“滉漾滋蘭杜,淪漣長芰荷。” 清 黃宗羲 《<鄭禹梅刻稿>序》:“如水之舒為淪漣,折為波濤。”

(2).謂水波起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大風吹海,海波淪漣。” 宋 蘇洵 《仲兄字文甫說》:“今夫風水之相遭乎大澤之陂也,紆餘委虵,蜿蜒淪漣。”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放目

放開視野。 宋 陳師道 《和寇十一同登寺山》:“圍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影射

藉此指彼;暗指(某事,某人)

把一團美意看作不良之心,捉雞罵狗,言三語四,影射的發作了一場。——《醒世恆言》

青螺

(1).螺的一種。殼形橢圓,表面稍暗,雜有斑紋。可食。大者其殼可制酒器。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斷瓶取酒飲如水,盤中白筍兼青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蟲魚》:“青螺,狀如田螺。其大兩拳。揩磨去麄皮如翡翠色,雕琢為酒杯。”

(2).指法螺。佛教稱講經說法為吹法螺。因借指佛教經典。《舊唐書·辛替否傳》:“自像王西下,佛教東傳,青螺不入於 周 前,白馬方行於 漢 後。” 宋 秦觀 《還自湯泉十四韻》:“晚參圓白足,昏梵禮青螺。”

(3).喻青山。 唐 劉禹錫 《望洞庭》詩:“遙望 洞庭 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計定》:“ 妙高臺 上望諸峰,點點青螺天際小。” 清 納蘭性德 《南鄉子·御溝曉發》詞:“曙色遠連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憶翠娥。” 郁達夫 《采石磯》七:“千里的 長江 ,映著幾點青螺……青螺中一個最大的 採石山 前, 太白樓 開了八面高窗。”

(4).古代的一種髮型。 閩 徐夤 《題僧壁》詩:“紺髮青螺長,文茵紫豹重。” 宋 趙彥端 《鷓鴣天·楊蘭》詞:“兩兩青螺綰額傍,彩雲齊會下 巫陽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同夢》:“翦青螺短衲單條,繡曇花袈裟雙袖。”參見“ 青螺髻 ”。

(5).圓形畫眉墨。即螺子黛。 明 高啟 《十宮詞·隋宮》詩:“五斛青螺一日銷, 迷樓 深貯萬妖嬈。” 明 無名氏 《霞箋記·訴情得喜》:“琴瑟好,閒卻青螺,留倩郎描。”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震澤

湖名。即今 江蘇 太湖 。《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厎定。” 晉 李顒 《涉湖》詩:“ 震澤 為何在,今唯 太湖 浦。” 清 方文 《梅墩雜吟》之二:“ 震澤 多良友,招尋日不虛。”

勝事

(1).美好的事情。《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子良 少有清尚,禮才好士……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 唐 劉長卿 《送孫逸歸廬山》詩:“常愛此中多勝事,新詩他日佇開緘。” 清 吳偉業 《觀王石谷山水圖》詩:“世間勝事誰能識,兵戈老盡丹青客。” 茅盾 《子夜》十七:“這樣的心情尤以這一夥中的 吳蓀甫 感受得最為強烈。今晚上的行樂勝事是他發起的。”

(2).指寺、觀中法會、齋醮等。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壽昌縣君》:“子 愉 夢母如存,且曰:‘……汝與汝父言,亟營勝事,使我得轉為男子。’” 明 邵璨 《香囊記·祈禱》:“見説僊觀修設勝事,特來赴會。”

昏旦

(1).黃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夫自天觀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李善 注引《五經要義》:“日入後,漏三刻為昏;日出前,漏三刻為明。”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深林 * 旦,棧道凌空虛。”

(2).從黃昏到天明的時光。亦泛指時光。 唐 李紳 《南梁行》:“芻狗無由學聖賢,空持感激終昏旦。” 明 湯式 《一枝花·送車文卿》套曲:“安樂窩隨緣度昏旦,伴幾個知交撒頑,尋一會漁樵調侃。”

(3).謂晨昏短促。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杜甫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詩:“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顧炎武 《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幾席羹牆尚宛然。”

(4).猶混蛋。詈詞。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縣長》:“本來地方就很苦寒--你們看這個昏旦!”

破浪

船頂著風浪一往直前

挪威人的船用高大的船首在海峽中破浪前進

涌長

亦作“涌長”。急劇增長。

排空

沖向天空,高升到天空中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飛翰

(1).迅速遞送書信。《後漢書·孔融傳》:“馳檄飛翰,引謀州郡。”

(2).指飛鳥。 晉 陸機 《擬古》詩之十:“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 唐 柳宗元 《東蠻》詩:“王卒如飛翰,鵬騫駭群龍。”

(3).迅速書寫。 清 鈕琇 《觚賸·七月天》:“竊駢語以飛翰,操丹鉛何工四六。”

肺肝

(1).比喻內心。《禮記·大學》:“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新唐書·袁滋傳》:“性寬易,與之接者,皆謂可見肺肝。” 郭沫若 《科大大聯合》詩:“大聯合,弟兄攜手,肺肝相向。”

(2).比喻心腹。 唐 杜牧 《與浙西盧大夫書》:“員外七官以某嘗獲知於郎中,惠然不疑,推置於肺肝間。”

春冰

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險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孔 傳:“春冰畏陷。”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念負重於春冰,懷御奔於秋駕。” 唐 李群玉 《杜門》詩:“達生書一卷,名利付春冰。” 宋 陸游 《示二子》詩:“豈不懷榮畏友朋,一生凜凜蹈春冰。”

九垓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極之地。《國語·鄭語》:“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 韋昭 註:“九畡,九州之極數。”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今普天一統,九垓同風。” 北齊 魏收 《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舉;五紀當定,想窅乎而上征。”《明史·韓爌傳》:“念先帝臨御雖止旬月,恩膏實被九垓。”

(2).亦作“ 九閡 ”、“ 九陔 ”。九層。指天。《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 註:“垓,重也……言其德上達於九重之天。”《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閡亦陔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六:“升降隨長煙,飄飄戲九垓。” 唐 吳筠 《秋日彭蠡湖中觀廬山》詩:“ 董氏 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從公

(1).辦理公務;參與公事。 唐 馬戴 《冬日寄洛上楊少尹》詩:“年長從公懶,天寒入府遲。”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紳商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斷難冀其望風慕義,踴躍從公。”

(2).猶秉公。《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蒯知縣 將合縣生員考試,彌封閲卷,自恃眼力,從公品第,黑暗裡拔了一個第一,心中十分得意。”

(3).謂品秩與“公”同。《晉書·職官志》:“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宋書·孝武帝紀》:“諸王及妃主庶姓位從公者,喪事設凶門,餘悉斷。”《資治通鑑·宋孝武帝大明五年》:“ 沉慶之 固讓司空, 柳元景 固讓開府儀同三司,詔許之;仍命 慶之 朝會位次司空,俸祿依三司, 元景 在從公之上。” 胡三省 註:“ 晉 制:文官光祿三大夫,武官驃騎、車騎、衛將軍及諸大將軍開府者,位從公。”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標籤:垂虹亭

詩詞推薦

吳江垂虹亭同賦得岸字原文_吳江垂虹亭同賦得岸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