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劉基的《贈柯遂卿一首(並序)》
全文:
雷霆蟄神威,妖蜃躍海濱。
將軍戰敗死,玉帳空無人。
腥涎之所被,蛭螾皆蛇鱗。
天弧不張弦,民情曷由申。
縣購亦令典,奉行在明仁。
誰令奸宄徒,並緣逞頑嚚。
俄然齒髮軀,化作豺狼身。
剽金既無畏,況復枉平民。
壯哉柯夫子,義氣沖九旻。
曳裾公府門,抗論回星辰。
坐令霜雪間,朽骨生陽春。
睨視誇毗兒,精魂散飛塵。
我忽耳聞之,肝膽張輪困。
安得似卿輩,落落千百人。
出應休明時,翊贊皋陶臣。
旌別鸞與梟,再使權衡均。
上天意茫茫,感嘆空悲辛。
參考注釋
曳裾
(1).拖著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晉 陶潛 《勸農》詩:“矧伊眾庶,曳裾拱手。” 唐 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曳裾出門迎,握手登前除。”
(2).“曳裾王門”之省稱。 唐 杜甫 《又作此奉衛王》詩:“推轂幾年惟鎮靜,曳裾終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園》詩:“曳裾京華塵,徒自隳四支。”參見“ 曳裾王門 ”。
公府
古代官署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官署,屬中央一級的機構
連辟公府不就。——《後漢書·張衡傳》
抗論
(1).立論。 漢 趙壹 《報皇甫規書》:“高可敷翫墳典,起發聖意;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陳書·孫瑒傳》:“時 興皇寺 朗法師 該通釋典, 瑒 每造講筵,時有抗論,法侶莫不傾心。”
(2).大聲爭論。 唐 無名氏 《玉泉子》:“ 淮南 節度使 王播 ,以錢十萬貫賂遺恩倖,諫議大夫 獨孤朗 、 張仲方 ……等十人,前一日詣 延英 抗論其事。” 宋 王鞏 《聞見近錄》:“既至, 文忠 抗論不屈。”
(3).相對晤談。 清 劉大櫆 《程易田詩序》:“或抗論今時之務,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對而歌。”
(4).謂在言論上相抗衡。《晉書·孫盛傳》:“於時 殷浩 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 盛 而已。”
(5).抗議。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故西國之民,有被壓制於政府者,必羣集抗論之,抵拒之。”參見“ 抗議 ”。
回星
(1).迴旋運轉的星。 唐 李賀 《天上謠》:“天河夜轉漂迴星,銀浦流雲學水聲。” 王琦 匯解:“天河與星皆隨天運轉,處其下者觀之,覺星之迴似天河漂之而迴者然。”
(2).星體運行一周,回歸原處。表示年歲更始。語本《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 鄭玄 註:“言日月星辰運行,於此月皆周匝於故處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答郭峙書》:“變燧迴星,亦云勞止。”
劉基名句,贈柯遂卿一首(並序)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