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戲擬禽言·其二》
全文:
婆餅焦,焦婆餅,婆去餉孫村路永。
田中稻苗新發穎,秋成有食好光景。
爾莫憂,婆焦餅。
參考注釋
婆餅焦
鳥名。其鳴聲如婆餅焦,故名。 宋 王質 《林泉結契》卷一:“婆餅焦,身褐,聲焦急,微清,無調。作三語:初如雲婆餅焦;次雲不與吃;末雲歸家無訊息。後兩聲若微於初聲。” 宋 梅堯臣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詩:“一聞春禽婆餅焦,竹林山木生蕭條。” 宋 樓鑰 《泉口淨明院晝寢》詩:“林間婆餅焦,悠悠時一鳴。”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婆餅焦啼秧馬活,社公雨過繅車響。”參見“ 婆餅 ”。
婆餅
即婆餅焦。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蟲魚禽獸·婆餅》:“昔人有遠戍,其婦山頭望之,化為石。其母為餅,將以為餉,使其子偵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無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餅焦也。今 江 淮 所在有之。” 清 孫枝蔚 《禽言》詩:“兒勿惱,婆餅雖焦婆心好。”參見“ 婆餅焦 ”。
村路
鄉間小路。 唐 李群玉 《寄友》詩:“野水晴山雪後時,獨行村路更相思。” 明 陳大聲 《樂安神·冬景》套曲:“溪橋村路景偏佳,豈惟江上堪圖畫。”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看他們走了好遠,她才轉過身子來,沿著一條山邊的村路,往 清溪鄉 走去。”
乾隆名句,戲擬禽言·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