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本的《雨後登樓寄舒仲權》
全文:
獨憑危樓雨後窗,孤村一曲繞春江。
白雲低壓青山半,綠水交飛紫燕雙。
落日船歸桃葉渡,晚風人唱竹枝腔。
抱琴有憶能相過,猶及殘紅撲酒缸。
參考注釋
落日
夕陽
桃葉渡
渡口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秦淮河 畔。相傳因 晉 王獻之 在此送其愛妾 桃葉 而得名。 宋 辛棄疾 《祝英台近·晚春》詞:“寳釵分, 桃葉渡 ,煙柳暗南浦。” 元 周德清 《紅繡鞋·郊行》曲:“題詩 桃葉渡 ,問酒 杏花村 ,醉歸來驢背穩。” 清 魏源 《秦淮鐙船引》:“二百餘年 桃葉渡 ,七萬里外紅毛刀。”
風人
(1).指古代採集民歌風俗等以觀民風的官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自王澤殄竭,風人輟采。”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 周 室寖衰,風人輟采;故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
(2).詩人。《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是以雍雍穆穆,風人詠之。” 呂延濟 註:“風人,詩人也。” 宋 蘇軾 《謝惠生日詩啟》之二:“伏蒙某官,以某生辰,特貽佳什。允也風人之作,燦然華袞之榮。” 清 張維屏 《三元里》詩:“ 魏絳 和戎且解憂,風人慷慨賦同仇。”
(3).見“ 風人體 ”。
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從孫濟》詩:“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劉滄 《題古寺》詩:“古寺蕭條偶宿期,更深霜壓竹枝低。”
(2).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 巴渝 (今 四川 東部)一帶民歌, 唐 詩人 劉禹錫 據以改作新詞,歌詠 三峽 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於世。後人所作也多詠當地風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詩:“盪槳 巴 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門即事》詩:“《竹枝》舊曲元無調,麴米新篘但有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紀映淮》:“ 金陵 紀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嘗有《秦淮竹枝》云:‘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疎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 謝 女雪飛香。’” 朱自清 《中國歌謠》三:“《詞律》云:‘《竹枝》之音,起於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風景。後人因效其體,於各地為之。’這時《竹枝》已成了一種敘述風土的詩體了。”
(3).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
李本名句,雨後登樓寄舒仲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