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達的《十一月十九日題》
全文:
原上鳴脊鴒,僶俛思急難。
如何二十載,恂恂遘憂患。
綵服明曉日,菽水怡令顏。
諒哉致婉愉,勖率無間言。
前除風雪交,北堂霜露繁。
紫荊日萎絕,華發萃九原。
陟岵獨延佇,復誰念羈艱。
載歌棠棣詩,惻愴摧肺肝。
參考注釋
陟岵
(1).《詩·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後因以“陟岵”為思念父親之典。《後漢書·黨錮傳·李膺》:“ 荀爽 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以全亂世,為書貽曰:‘久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惟日為歲。’” 李賢 註:“ 爽 致敬於 膺 ,故以父為喻也。”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參惠州軍》詩:“送君強成歌,陟岵翻感激。”
(2).借指父親。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某自罹陟岵之憂,廬深山莫與往來。”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鶴樓赴義》:“趨庭教,陟岵思,望斷 衡陽 季子 悲。” 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父紹泰加贈清吏司員外郎制》:“用以著資庭之報,庶幾慰陟岵之思。”
(3).借指父親謝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仇竹屏》:“捧誥趨庭日,中途陟岵悲。兼之諸弟謝,奈此藐孤遺。”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張達名句,十一月十九日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