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己巳元旦》
全文:
曙色蒼蒼五鳳城,晏溫初旭玉樓晴。
百年歲月逢元旦,九宇車書奉大清。
嘉祉載吟椒頌句,春音佇聽凱歌聲。
三辰新轉祥符肇,六氣均調物象亨。
參考注釋
三辰
指日、月、星。《左傳·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預 註:“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宋 梅堯臣 《效阮步兵一日復一日》詩:“四序相盛衰,三辰運光魄。”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
祥符
“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公元1008至1016年
祥符中,因造玉清宮。——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六氣
(1).自然氣候變化的六種現象。指陰、陽、風、雨、晦、明。《左傳·昭公元年》:“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莊子·在宥》:“天氣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 成玄英 疏:“陰、陽、風、雨、晦、明,此六氣也。”
(2).自然氣候變化的六種現象。謂朝旦之氣(朝霞)、日中之氣(正陽)、日沒之氣(飛泉)、夜半之氣(沆瀣)、天之氣、地之氣。《莊子·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成玄英 疏引 李頤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陽,日入飛泉,夜半沆瀣,並天地二氣為六氣也。”《楚辭·遠遊》:“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潄正陽而含朝霞。” 王逸 注引 陵陽子 《明經》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後赤黃氣也;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正陽者,南方日中氣也;並天地玄黃之氣,是為六氣也。”
(3).謂好、惡、喜、怒、哀、樂六情。《管子·戒》:“聖人齊滋味而時動靜,御正六氣之變,禁止聲色之淫。” 尹知章 註:“六氣,即好、惡、喜、怒、哀、樂。”
(4).中醫術語。或指寒、熱、燥、濕、風、火六種症候。《素問·至真要大論》:“ 黃帝 問曰:‘五氣交合,盈虛更作,余知之矣。六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如何?’…… 岐伯 曰:‘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少陰司天,其化以熱;太陰司天,其化以濕;少陽司天,其化以火;陽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陽司天,其化以寒。’”
(5).中醫術語。或指人體內的精、氣、津、液、血、脈,以其本為氣所化,故名。見《靈樞經·決氣》。
均調
均衡協調;均勻和諧。《莊子·天道》:“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 成玄英 疏:“均平調順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麯並酒等》:“每酘,即以酒杷遍攪令均調,然後蓋瓮。” 宋 蘇軾 《上張安道養生決論》:“待腹滿氣極,即徐出氣,惟出入均調。”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律和聲’,言音之貴均調也。”
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耽虛好靜,羨此永生,獨馳思於天雲之際,無物象而能傾。”
(2).物體的形象;事物的現象。 晉 王謐 《答桓太尉難》:“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舉;運通理妙,豈粗跡之能酬?”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東,蓋以物象受名矣。”《文獻通考·經籍九》:“ 漢 魏 間人所為文,名有‘連珠’者,其聯貫物象以達己意。” 清 劉大櫆 《<張秋浯詩集>序》:“乃縈情於歌詠,寄志乎風騷,比擬辭華,雕鏤物象。” 葉聖陶 《隔膜·阿菊》:“他的視官不能應接這許多活動不息的物象。”
(3).文藝作品所創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文>編者問》:“像 魯迅 筆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復可憐的偏狹觀念所造成的卑鄙可恥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魯迅 的主旨是叫我們必須加以毀滅。”
(4).景物,風景。 唐 杜牧 《題吳興消暑樓十二韻》:“晴日登攀好,危樓物象饒。”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晏相公》:“一為清 潁 行,物象頗所覽。” 清 陳恭尹 《早發新塘浦舟中作》詩:“物象交晦明,峯雲屢開闔。”
(5).物候現象。《人民日報》1959.11.9:“號召全台總動員,人人獻農諺,人人觀天象、看物象,人人參加整理資料,人人做預報。”
乾隆名句,己巳元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