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送毅庵鄂相國奉命經略西陲·其一》
全文:
清秋霽日照征鞍,上相臨戎劍氣寒。
詔旨欽承三殿密,機宜默運寸心殫。
馬騰士飽來裴度,鶴唳風聲避謝安。
欲別先生何所贈,臨風握手勸加餐。
參考注釋
詔旨
詔書、聖旨。《後漢書·周舉傳》:“羣臣議者多謂宜如詔旨。”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雖法令昭昭,視如不見;詔旨切切,聽如不聞。” 清 惲敬 《<南華九老會詩譜>序》:“吾愧此名甚,無厭,是辜詔旨也。” 陳白塵 《大風歌》第一部第二章:“ 陳平 大膽!你敢違抗先皇帝詔旨?”
欽承
恭敬地繼承或承受。《書·說命下》:“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 説 式克欽承。”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嘉貺益腆,敢不欽承。” 唐 王維 《為崔常侍謝賜物表》:“臣幸居無事,待罪 西門 ,恭守嘉謨,欽承成憲。” 宋 王安石 《覃恩轉官二道詔》:“爾等能以忠力靖共職事,進位一等。往其欽承。”
三殿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海·宮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度使司空 光顏 、 邠寧 節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設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
(3). 宋 時太皇太后在世,與皇太后、皇后並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后,則天子與太后、皇后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內。”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后時,並皇太后、皇后稱三殿,其後,乘輿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機宜
(1) 依據當時情況處理事務的方針、辦法等
面授機宜
(2) 指事理
默運
暗中運行。 明 唐順之 《謝賜銀幣表》:“神功默運,醜類雖既遁而復擒;天賚寵頒,臣子獲記功而宥過。” 清 薛福成 《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羣才之振奮,默運於九重之精神。” 嚴復 《救亡決論》:“然則 聖祖 之精神默運,直至二百年而遙。”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裡
得失寸心知
乾隆名句,送毅庵鄂相國奉命經略西陲·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豈知富士山頭雪,終化昆明池底灰
馬一浮《千人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