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行年幾七十,新春詔許還鄉邑

答祿與權送宋承旨還金華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答祿與權的《送宋承旨還金華》

全文:
金華之山,巍乎莫測。
乃在牛女之墟,天池之北。
自昔初平牧羊處,至今靈氣鍾名德。
聖人立極開太平,賢佐乃有宋先生。
先生讀書逾萬卷,雄才獨擅文章名。
至尊臨軒時顧問,皇子傳經當繡楹。
漢室舊聞疏太傅,明庭今見桓五更。
先生行年幾七十,新春詔許還鄉邑
誥詞御製煥奎文,子孫簪筆當朝立。
先生種德非常倫,聖明天子優老臣。
從茲一往三千春,高風長與初平鄰。

答祿與權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行年

(1).經歷的年歲,指當時年齡。《荀子·君道》:“以為好麗邪?則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齒墮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贈四兄》:“與兄行年校一歲,賢者是兄愚者弟。” 清 鈕琇 《觚賸·巡檢附魂》:“戲語之曰:‘貴司行年幾何?’則拱而對曰:‘卑職犬馬齒五十七矣。’”

(2).指將到的年齡。《南齊書·武帝紀》:“詔曰:‘始終大期,賢聖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調元 《剿說》卷二:“《水經注》:‘ 呂望 行年五十,賣食 棘津 。’行,將也……行年,猶雲年將,倒文也。”

(3).流年。舊時星命家所謂某人當年所行的運, 唐 張籍 《贈任道人》詩:“欲得定知身上事,憑君為筭小行年。” 金 元好問 《贈蕭漢傑》詩序:“問其日事,則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業游時貴間耳。’因與論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新春

初春,早春。尤指春節過後的一二十天

鄉邑

(1).上古指鄉遂的城邑。猶鄉里。《周禮·地官·鄉師》:“以司徒之大旗,致眾庶而陳之,以旗物辨鄉邑,而治其政令刑禁。” 鄭玄 註:“邑猶里也。” 孫詒讓 正義:“此鄉邑亦猶言鄉里。凡六鄉五比為閭,則聚居為城邑,猶之里宰。六遂之邑為五鄰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為四井聚居也。然則辨鄉邑者謂即六鄉之眾而辨其某鄉某邑耳。”《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鄉邑而治父子。” 盧辯 註:“鄉,鄉遂。邑,公邑。”

(2). 秦 漢 以後多指縣以下的小鎮。《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噲 以相國擊 盧綰 ,破其丞相 抵薊 南,定 燕 地凡縣十八,鄉邑五十一。” 漢 張衡 《西京賦》:“郊甸之內,鄉邑殷賑。” 梁啓超 《新史學·史學之界說》:“夫欲求人類進化之真相,必當合人類全體而比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觀察之,內自鄉邑之法團,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觀所當取材者?”

(3).家鄉,故里。《墨子·號令》:“發候,必使鄉邑忠信善重士。有親戚妻子,厚奉資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唐 韓愈 《桃源圖》詩:“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 清 方苞 《讀經解》:“而承其學者,復以教於鄉邑,各自為方,不能相通。”

(4).同鄉。《周書·馮遷傳》:“﹝ 遷 ﹞唯以謙恭接待鄉邑,人無怨者。”《南史·王懿傳》:“北土重同姓,並謂之骨肉,有遠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有一人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邑所容。” 明 李東陽 《貞則堂詩》:“憶昔歸夫君,君家妾鄉邑。”

答祿與權名句,送宋承旨還金華名句

詩詞推薦

先生行年幾七十,新春詔許還鄉邑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