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古松書屋作歌》
全文:
書屋據最高,以高弗頻至。
我輿人則肩,恐乖忠恕意。
今朝過雨山風涼,數息徑造山之堂。
童童佳蔭送謖籟,如遇故友把臂相徜徉。
於斯豈可作常語,夢中之我得非汝。
而我居然稱古稀,視汝之古,不啻太倉之粟一粒黍。
參考注釋
童童
(1).茂盛貌;重迭貌。《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有桑樹高五尺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 唐 陳陶 《塗山懷古》詩:“當時執圭處,佳氣仍童童。” 宋 陸游 《雲童童行》:“雲童童,挾雨來。” 清 袁枚 《題江天雲樹圖》詩:“ 越王 城下樹,童童千扶桑。”
(2).光禿貌。 漢 蘇武 《答李陵》詩:“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宋 梅堯臣 《楊公蘊之革亭宰》詩:“今生拗都盡,禿株立童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髀肉如脂,尻骨童童。” 何垠 註:“童童,禿也。”
故友
死去了的朋友;生前跟自己友誼較深的人
把臂
同“ 把鼻 ”。1.握持手臂。表示親密。 漢 袁康 《越絕書·記吳王占夢》:“伏地而書,既成篇,即相與把臂而決。” 唐 錢起 《過沉氏山居》詩:“貧交喜相見,把臂歡不足。” 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門遇使》:“畫眉不盡,且去接殷勤,把臂論心到夕曛。”
(2).謂親切會晤。 清 方文 《張武進環生》詩:“君聞我在茲,汲汲願把臂。”
(3).謂按脈。 唐 陸龜蒙 《自憐賦》序:“醫甚庸而氣益盛,藥非良而價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嘗不解衣輟食而後致也。”
同“ 把鼻 ”。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哭鞋》:“今早起來沒尋處,使我無把臂。”《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孩兒無事,不消説起。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徜徉
(1).猶徘徊。盤旋往返。《淮南子·人間訓》:“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間。”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猶彷徨。心神不寧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會 帝軒 之未歸兮,悵徜徉而延佇。”舊註:“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後漢書·張衡傳》作“相佯”。
(3).安閒自得貌。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 盤 兮,終吾生以徜徉。” 宋 陳亮 《何少嘉墓志銘》:“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時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養疾。” 明 張羽 《秋日苕溪·道中》詩:“閒行無物役,洄沿自徜徉。”
乾隆名句,古松書屋作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