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
全文:
法曲法曲中和樂,五音宮商徵羽角,郊廟朝堂之所作。
法曲法曲非霓裳,鄭衛之音豈洋洋,宋明已失無論唐。
法曲法曲奏中肅,大廈之傾支一木,幸而未致失其鹿。
法曲法曲天寶末,以夷亂華胡犯闕,明皇幸蜀遭播越。
東夷西夷子輿言,舜文王豈非聖賢。
諸馮岐周之樂惜已佚,借問何以亂華焉。
夷狄有君諸夏無,夫子亦曾三致吁。
而況四夷之樂舞於庭,為有虞氏治之徵。
予謂明皇不寵林甫國忠及妃子,雖日奏夷樂,彼哉祿山無反理。
參考注釋
曲法
曲法:枉法。《周書·史寧傳》:“嘗出,有人訴州佐曲法, 寧 還付被訟者治之。” 宋 范仲淹 《再奏進前所陳十事》:“為天下官吏,不亷則曲法;曲法則害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神正直而聰明,亦必不以所愛之故,曲法庇一騶。”
麴法:1.征酒稅的法律。《新唐書·食貨志四》:“ 昭宗 世,以用度不足,易京畿近鎮麴法,復榷酒以贍軍。”
(2).釀酒制曲的方法。《宋史·食貨志下七》:“凡醖用秔、糯、粟、黍、麥等及麴法、酒式,皆從水土所宜。”
霓裳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鄭衛之音
(1). 春秋 戰國 時 鄭 衛 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於雅樂,曾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禮記·樂記》:“ 鄭 衞 之音,亂世之音也。”
(2).泛指淫*靡的音樂。《後漢書·循吏傳序》:“﹝ 光武 ﹞身衣大練,色無重采,耳不聽 鄭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家閒》:“出入無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語、 鄭 衞 之音,未嘗一經於耳。”
(3).指靡麗的文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 梁 孝元 在藩邸時,撰《西府新文紀》,無一篇見録者,亦以不偶於世,無 鄭 衛 之音故也。”參見“ 鄭聲 ”。
洋洋
(1) 形容眾多或豐盛
洋洋萬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廣遠無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聲藹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樂
喜氣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形容聲音響亮
鐘磬洋洋
流水聲洋洋
無論
(1) 不論;不管
無論天氣多么冷,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江河去游泳
(2) 不要說;不用說
無論魏晉。——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論數十輩。——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棄者無論。——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名句
名句推薦
忽驚羈旅身,已落富沙灣
玉逨《富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