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許景衡的《贈朱深明》
全文:
十年走南北,委跡甘蠢蠢。
舊學已茫然,疏慵長自哂。
豈知江漢旁,名士有標準。
高名久傾屬,王事得親近。
可是臭味同,一笑脫畦畛。
華堂照犀玉,覺我蝸舍窘。
風流跂前輩,要當攄妙蘊。
胡為飯藜藿,默坐師粲忍。
微生縻簿領,與俗益矛盾。
蹉跎谷口志,慚愧鹿門隱。
百念已灰冷,積習掃未盡。
緒餘君勿靳,迷途須汲引。
參考注釋
可是
(1) ——連線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轉折關係,常和前面的“雖然”相呼應;先由“雖然”引出一層意思,後用“可是”一轉,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當於“但是”
他雖然有病,可是仍繼續工作
(2) 然而
可是他錯了
(3) 真是;實在是
要論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氣,可是百里挑一。—— 楊朔《三千里江山》
(4) 卻是
現在可是換了一個說法了
(5) 是否
卻從鼻尖跑下,又用冷舌頭來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親愛。——魯迅《野草》
(6) 還是
你這魚是賣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魚》
臭味
臭惡之氣味。《周禮·天官·內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漢 鄭玄 註:“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別其不可食者,則所謂者皆臭味也。” 清 趙翼 《裙帶魚臭如醃鯗莪洲白門乃酷嗜詩以調之》:“臭味輼輬不可親,嗜痂偏作席間珍。”
(1).氣味。 漢 仲長統 《昌言下》:“性類純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蘇軾 《題楊次公蕙》詩:“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唐 元稹 《與吳端公崔院長五十韻》:“吾兄諳性靈, 崔子 同臭味。投此掛冠詞,一生還自恣。” 清 方苞 《贈潘幼石序》:“豈臭味之同,雖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類。《左傳·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誰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預 註:“言同類。” 唐 李百藥 《房彥謙碑》:“且復留連宴賞,提攜臭味,登山臨水,必動詠言。” 宋 蘇軾 《下財啟》:“夙緣契好,獲媾婚姻,顧門閥之雖微,恃臭味之不遠。”
畦畛
(1).田間的界道。 宋 黃庭堅 《過家》詩:“宰木鬱蒼蒼,田園變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車賦》:“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懷柬龔定盦舍人》詩之一:“門前臨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閡。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高士例須憐麴糵,丈夫終莫生畦畛。” 宋 沉括 《東作坊使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王君墓志銘》:“君生平倜儻,好大節,以功名自許,待人不為畦畛,輕施與,無所計較。”《金史·元德明傳》:“自幼嗜讀書,口不言世俗鄙事,樂易無畦畛,布衣蔬食,處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銘》:“君性仁厚,與物無畦畛。”
(3).格式;常規。 宋 呂本中 《紫微詩話》:“ 晁叔用 嘗作《廷珪墨詩》,脫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稱之。” 金 元好問 《答聰上人書》:“上人天資高,內學富,其筆勢縱橫,固已出時人畦畛之外。” 明 無名氏 《雲間雜誌》卷下:“我朝草書以 張東海 為最,蓋其操縱闔闢無不如意,且姿態橫發,不襲前人畦畛。”
許景衡名句,贈朱深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