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菊二首·其一

作者:李昱 朝代:元代

詠菊二首·其一原文

君家盆內菊花栽,三本偏能二色開。

白玉仙童迎我笑,紫衣卿相為誰來。

休嫌風景當遲暮,正倚文章逼上台。

如此秋光莫辜負,倚闌歡賞且銜杯。

詩詞問答

問:詠菊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昱
問:詠菊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詠菊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君家

(1).敬詞。猶貴府,您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南史·顏延之傳》:“﹝ 顏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2).敬稱對方。猶您。《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泰三年》:“我與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鴻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秦樓此日招鳳侶,遣妾每特來執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諧結髮。”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隨儕侶問來因。”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形有柄,邊緣有缺刻或鋸齒,秋季開花。由於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種,顏色、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有的品種可入藥

三本

(1).三個根本。禮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師。《荀子·禮論》:“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賢君必於其信,是故肅慎三本。” 凌曙 注引《大戴禮》:“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2).三個根本。治國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3).古時內府藏書,圖籍各備正本、副本、貯本,合稱三本。《北史·刑邵傳》:“ 炎漢 勃興,更修儒術。故 西京 有六學之義, 東都 有三本之盛。”《新唐書·百官志二》:“祕書郎三人,從六品上。掌四部圖籍。以甲乙丙丁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貯。凡課寫功程,皆分判。”

(4).三個本源。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於是賦有三本:其一承《詩》,其次擬《荀》,其次宗《楚》。”

二色

(1).猶言斑白。《太平御覽》卷四三二引 漢 蔡邕 《書》:“早喪二親,年踰三十,鬢髮二色。”《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髮有二色。”《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二色,謂斑白也。”

(2).指喜、慍之色。《後漢書·鄧禹傳論》:“榮悴交而下無二色,進退用而上無猜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士人·周解元淳樸》:“賦性朴茂,幼無二色。”

(3).猶兩種,兩樣。《宋史·樂志一》:“次令登歌,鍾、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

(4).舊時指置妾或有外遇。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勛戚·懼內》:“ 吳中 申 、 王 二相公,亦與夫人白首相莊,不敢有二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 寗采臣 ﹞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

玉仙

(1).仙女,美女。 唐 杜牧 《瑤瑟》詩:“玉仙瑤瑟夜珊珊,月過樓西桂燭殘。風景人間不如此,動搖 湘水 徹明寒。” 唐 劉兼 《春夜》詩:“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2).道觀名,即 玉仙觀 。故址在今 開封市 。 宋 蘇軾 《安國寺尋春》詩:“遙知二月王城外, 玉仙 洪福 花如海。” 王文誥 輯注引 施元之 曰:“ 呂希哲 《家塾記》: 玉仙觀 ,在京城 宣化門 外。”

(3).道教稱食騫樹之葉而成仙者。《雲笈七籤》卷八:“月中樹名騫樹,一名藥王,凡有八樹,在月中也。得食其葉者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

(4).花名。 元好問 《台山雜詠》之八“草花” 清 施國祁 註:“《清涼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缽囊、玉仙。”

紫衣

(1).紫色衣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賤服,猶化 齊 風。” 元 薩都剌 《秋詞》:“清夜宮車出 建章 ,紫衣小隊兩三行。”

(2).古代公服。 春秋 戰國 時國君服用紫。 南北朝 以後,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見《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左傳·哀公十七年》:“ 良夫 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牽以退,數之以三罪而殺之。” 杜預 註:“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帶劍。”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天子使貴人持紫衣金魚以賜,居三年,州稱治。”

(3).借指貴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壤》:“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謂之 吳塘門 。《鈐記》有云: 吳塘 東, 吳塘 西,玉兔對金鷄,代代出紫衣。”

(4).紫色袈裟。 唐 武則天 賜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銀魚袋,為僧人賜紫之始。 唐 鄭谷 《寄獻狄右丞》詩:“逐勝偷閒向 杜陵 ,愛僧不愛紫衣僧。” 宋 蘇軾 《答寶月大師書》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師號,近為幹得 王詵 駙馬奏 瑜 為 海慧大師 文字,更旬日方出。”參閱《釋氏要覽上·法衣》。

卿相

執政的大臣。《孟子·公孫丑上》:“夫子加 齊 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起 不為卿相,不復入 衛 。”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高歌卿相宅,文翰飛省寺。”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為王侯、卿相、師儒,人人皆可奮志青雲,發揚蹈厲,無階級之害。”

風景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風景秀麗

遲暮

黃昏;比喻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楚辭·離騷》

遲暮少寢食,清曠喜荊扉。——杜甫《甘林》

遲暮之感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逼上

猶僭越。《梁書·賀琛傳》:“上息責下之嫌,下無逼上之咎。”《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十七年》:“伏願停逼上之號,以邀謙光之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一·聖諭門工》:“自來人臣賜服,以坐蟒為極,時猶以為逼上。”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秋光

(1).秋日的陽光。 唐 李商隱 《商於》詩:“ 商於 朝雨霽,歸路有秋光。” 清 劉大櫆 《吳氏節母墓志銘》:“懸皎日之秋光,傾 岷江 以滌也。”

(2).秋日的風光景色。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秋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 唐 司空圖 《重陽山居》詩:“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 宋 王安石 《鍾山西庵白蓮亭》詩:“野艷輕明非傅粉,秋光清淺不憑材。” 明 楊慎 《賦得千山紅樹圖送楊茂之》:“畫作千山紅樹圖,行色秋光兩瀟灑。”

辜負

(1) 虧負;對不住

無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李商隱《為有》

坐想行思,傷懷感舊,各辜負了星前月下深深咒。——元· 關漢卿《丈石調·青杏子·離情》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時辜負。——元· 馬致遠《洞庭秋月》

吃吧,不吃會辜負總司令的心意的。——《草地晚餐》

我決不辜負老師的培養

(2) 錯誤地對待

辜負了公眾的信任

倚闌

見“ 倚欄 ”。

歡賞

(1).歡暢。 南朝 宋 謝靈運 《鞠歌行》:“心歡賞兮歲易淪,隱玉藏彩疇識真。” 清 魏源 《秦淮燈船引》:“始知水氣兆兵氣,翻以悲餘得歡賞。”

(2).欣賞。 唐 羅鄴 《牡丹詩》:“歌鐘滿座爭歡賞,肯信流年鬢有華。”

銜杯

亦作“ 銜盃 ”。亦作“ 銜桮 ”。口含酒杯。多指飲酒。 晉 劉伶 《酒德頌》:“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唐 李白 《廣陵贈別》詩:“繫馬垂楊下,銜盃大道間。” 唐 司空圖 《重陽阻雨》詩:“重陽阻雨獨銜桮,移得家山菊未開。”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銘》:“素忘分,日與兄銜杯。” 郁達夫 《晨發名古屋》詩之二:“一曲《陽關》人隔世,銜杯無語看山明。”

見“ 銜杯 ”。

亦作“ 啣盃 ”。銜杯。謂飲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還兼寄些山先生》詩:“風廊微照兩啣杯,能待城闉簇騎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則自顧其業耳。”

見“ 啣杯 ”。

詩詞推薦

詠菊二首·其一原文_詠菊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