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七·上陽白髮人(憫怨曠也)》
全文:
上陽白髮人,初選入時才十六。
稔冉四十四年春,仍閉上陽常看守,宮監使,衣著綠,將謂簾前賜錦袍,不然逐隊學歌曲。
花鳥使者記名去,忍氣吞聲別親族。
那期楊妃生妒忌,發配上陽恆抱孤衾宿。
念奴豈弗伴諸郎,羞他街中照燃燭。
上陽白髮人以資格久,雖賜尚書仍苦辛。
不如老做村中婦,猶得齏鹽同守貧。
上陽白髮人,國朝家法異唐李。
八旗世仆家生子,輪年選秀曾弗逮乎萬民之鄉里。
其中等級更分明,旗籍內府殊彼此。
旗籍惟以備位號,內府始用供驅使。
供驅使,亦有年限至,廿五歲率令出宮矣。
上陽白髮人,時世裝成反不妍,心慵手慢弗能工管弦。
我朝女樂初亦歷代沿,康熙年間其數不盈千。
想彼貞觀嘗憫幽閉出有三千眾,其尚存者何止一半焉。
以今喻古多少之數天淵懸。
雍正其數更減十之七,乾隆無一女樂逮今四十年。
假令居易生斯世,知其難成上陽白髮人之篇。
參考注釋
貞觀
(1).謂以正道示人。貞,正,常。觀,示。《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韓康伯 註:“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 孔穎達 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 陳夢雷 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五:“臣聞託闇藏形,不為巧密;倚智隱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發藻,尋虛捕景;大人貞觀,探心昭忒。” 晉 陸雲 《歲暮賦》:“於是 顓頊 御時, 玄冥 統官,天廟既定,日月貞觀。”
(2).指正大的道理。《文選·班固<幽通賦>》:“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 李善 注引 張晏 曰:“言朝聞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論·歸宗顯本》:“余聞善齊天下者,以不齊而齊天下者也。何須夷岳實淵,然後方平,續鳧截鶴,於焉始等:此蓋狷夫之野議,豈達士之貞觀。”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後漢書·黨錮傳·李膺》:“以為天子當貞觀二五,利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揚煇,棄和取同。” 唐 李華 《含元殿賦》:“王臨於朝,天地貞觀。”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職責。 章炳麟 《與龔未生書》:“然曩時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賢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濟物。’況僕身當貞觀,豈敢忘百姓之憂。”
(5).正可觀賞。
幽閉
(1) 幽禁;囚禁;禁閉
(2) 深居家中不外出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尚存
現在還存在
辦事處的遺蹟尚存
何止
不止;豈止
中華大地,英才何止萬千
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於乾旱,一半由於蟲災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七·上陽白髮人(憫怨曠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