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乙卯元旦試筆用丙午韻》
全文:
回憶登基乙卯歲,戌之月值亥之辰。
熙雍歷歷胥過載,耄耋匆匆竟逮身。
企聖效王雖勵志,日孜月矻祇慚神。
欽承天眷誠獨厚,幸得乾隆紀六旬。
覆載無私照莫停,奉三屋漏即明廷。
風霆雨露何非教,朔始望初凜示形。
帝命不違欽顧諟,心傳將近慎聰聽。
更乎群仰中天麗,喜爆聲喧歲旦寧。
參考注釋
帝命
(1).猶天命。天帝的意志。《詩·大雅·文王》:「有 周 不顯,帝命不時。」
(2).天子的命令。《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夔 典樂,和神人; 龍 作納言,出入帝命。」 南朝 宋 顏延之 《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 湘州 刺史 吳郡 張邵 恭承帝命,建旟舊 楚 ,訪懷沙之淵,得捐珮之浦。」 明 劉基 《官箴上》:「慈匪予愛,帝命溥時;威匪予憎,國有恆規。」
不違
(1).依從。《論語·為政》:「子曰:『吾與 回 言終日,不違,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不違者,無所怪問,於 孔子 之言,默而識之,如愚。」 元 馬致遠 《耍孩兒·借馬》曲:「恰才説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2).不遠。《國語·齊語》:「天威不違顏咫尺。」 韋昭 註:「違,遠也。」
(3).不休止。《左傳·昭公二十年》:「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 杜預 註:「違,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絶。」
顧諟
《書·太甲上》:「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孔 傳:「顧謂常目在之,諟,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順天地。」 孔穎達 疏:「《說文》云:顧,還視也。諟與是,古今之字異,故變文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還迴視是天之明命。」後以「顧諟」指敬奉、稟順天命。 明 高攀龍 《高子遺書·語》:「真明者,其明命乎。古人顧諟,蓋實體如是,非見也,有見則妄矣。」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五》:「故聖人之言敬也,皆敬天也,『昭事上帝』,顧諟明命也。」
心傳
(1) 禪宗指不立文字,不依經卷,以師徒心心相印傳授佛法
(2) 泛指世世代代相傳的學說
將近
將要接近某數字或情況
中國有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聰聽
(1).明於聽取;明於辨察。《書·酒誥》:「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小子惟一。」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或問蒼蠅紅紫,曰:『明視』;問 鄭 衛 之似,曰;『聰聽。』」 唐 張說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敏識聰聽,探微鏡理。」 章炳麟 《<新方言>序》:「諸州國殊言詰詘者,雖未盡憭,儻得模略,足以聰聽知原,後生不可待也。」
(2).特指君主的聽聞。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六:「而當時主眷之隆,已駸駸以重臣相待。蓋 閩 中作令之政聲,早達聰聽也。」
乾隆名句,乙卯元旦試筆用丙午韻名句
名句推薦
老年常聚首,兄弟共怡怡
王景雲《怡怡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