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秋日縣齋》
全文:
節物秋將半,疏慵日益加。
不為投劾去,徒有折腰嗟。
味酒懷江鱖,乘風憶海槎。
東籬滿涼露,已約伴黃花。
參考注釋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投劾
呈遞彈劾自己的狀文。古代棄官的一種方式。《東觀漢記·崔篆傳》:“‘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戰陣不訪儒士,此舉奚至哉?’遂投劾歸。”《後漢書·周燮黃憲等傳序》:“﹝ 仲叔 ﹞遂辭出,投劾而去。” 李賢 註:“自投其劾狀而去也。” 宋 蘇軾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詩:“行當投劾謝簪組,為我佳處留茅庵。” 清 王鵬運 《<彊村詞>序》:“會庚子之變,依翁以居者彌歲,相對咄咄,倚茲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領受,而翁則翩然投劾去。”
折腰
(1) 彎腰行禮,現引申作“傾倒”意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沁園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梁· 蕭統《文選·陶淵明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劉摯名句,秋日縣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