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秋日同萬益之劉平子梁伯靜李世楨張嘉脩舍弟文度登圭峰得北字》
全文:
陽林半委蕤,芳郊澹野色。
出郭面寒山,泉流暗通洫。
小橋石徑轉,崗勢周紆直。
蘿深樵術微,石埼雲磴仄。
遙澗絕超距,崇巘頓躋陟。
宛見長空外,冥濛辨水域。
同遊興飛翻,余憩禪房息。
午鍾清夢殘,香廚薦齋食。
忻然聊一飽,緩步雲崖側。
山花偏殢人,山鳥如舊識。
洞閜陰颸生,峰虧陽景匿。
蟬鳴谷籟幽,魴躍潭光湜。
浮觴汎瀑渟,紀韻刊苔蝕。
清暉憺可娛,宴坐移景刻。
前山夕靄斂,髣髴故蹊惑。
逢僧乞食歸,導我過橋北。
參考注釋
髣髴
(1).隱約,依稀。《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云: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羣。”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約略的形跡。《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台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3).類似,好像。《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註:“《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 宋 蘇軾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4).引申為比似,比並。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6).大約,幾乎。《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
故蹊
原路;舊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 唐 李端 《酬前大理寺評事張芬》詩:“悵望成幽夢,依依識故蹊。” 唐 杜牧 《朱坡》詩:“ 漢 館留餘趾, 周 臺接故蹊。”
李之世名句,秋日同萬益之劉平子梁伯靜李世楨張嘉脩舍弟文度登圭峰得北字名句
名句推薦
寥落嗟如許,登時何惘然
祝子權《再登焦山》
詩詞推薦
【中呂】山坡羊 書懷示友人
湯舜民〔元代〕田園荒廢,箕裘陵替,桃源有路難尋覓。典鶉衣,舉螺杯,毛陶醉了囫圇睡,啼鳥一聲驚覺起。悲,也未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