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萬益之劉平子梁伯靜李世楨張嘉脩舍弟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原文

陽林半委蕤,芳郊澹野色。

出郭面寒山,泉流暗通洫。

小橋石徑轉,崗勢周紆直。

蘿深樵術微,石埼雲磴仄。

遙澗絕超距,崇巘頓躋陟。

宛見長空外,冥濛辨水域。

同遊興飛翻,余憩禪房息。

午鍾清夢殘,香廚薦齋食。

忻然聊一飽,緩步雲崖側。

山花偏殢人,山鳥如舊識。

洞閜陰颸生,峰虧陽景匿。

蟬鳴谷籟幽,魴躍潭光湜。

浮觴汎瀑渟,紀韻刊苔蝕。

清暉憺可娛,宴坐移景刻。

前山夕靄斂,髣髴故蹊惑。

逢僧乞食歸,導我過橋北。

詩詞問答

問:《秋日同萬益之劉平子梁伯靜李世楨張嘉脩舍弟文度登圭峰得北字》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職韻

參考注釋

陽林

(1).生在山南的林木。《文選·左思<招隱詩>之一》:“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李善 註:“ 鄭玄 《周禮》注曰:‘陽木生於山南也。’”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惠風佇芳於陽林,醴泉涌溜於陰渠。” 唐 皎然 《讀<張曲江集>》詩:“春杼弄緗綺,陽林敷玉英。”

(2).古地名。《文選·曹植<洛神賦>》:“容與乎 陽林 ,流眄乎 洛川 。” 李善 註:“ 陽林 ,一作 楊林 ,地名。生多楊,因名之。”

委蕤

柔弱;軟弱。《國語·周語下》“蕤賓” 三國 吳 韋昭 註:“蕤,委蕤,柔貌也。”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召還》:“金枝玉葉病委蕤,廿載 南柯 寄一枝。” 清 無名氏 《木蘭從軍》前本:“如何這樣委蕤不成材料,貪生怕死使人笑?”

芳郊

花草叢生之郊野。 唐 王勃 《登城春望》詩:“芳郊花柳遍,何處不宜春。” 宋 柳永 《內家嬌》詞:“垂楊艷杏,絲軟霞輕,繡出芳郊明媚。”《白雪遺音·馬頭調·遊春》:“芳郊以外,百花爭開,最宜放懷。”

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詩:“野色何莽蒼,秋聲亦蕭疏。” 宋 王安石 《見遠亭一絕上王郎中》詩:“野色軒楹外,霞光幾席間。”《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卻也有野色撩人。”

寒山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只。” 王逸 註:“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南州實炎德,桂樹凌寒山。”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詩:“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秋畦公取士》:“秋風幾樹天香動,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縣 的 寒岩 。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詩》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無車馬蹤。” 唐 寒山 《詩》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棲息離煩緣。”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 宋 陸游 《醉中題民家壁》詩:“吾詩戱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處題。”參見“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於此。

(6).地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晉書·劉遐傳》:“詔 遐 領 彭城 內史,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討 撫 ,戰於 寒山 , 撫 敗走。”

(7).地名。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

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小橋

(1). 三國 吳 周瑜 之妻。《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時得 橋 公二女,皆國色也。 策 自納 大橋 , 瑜 納 小橋 。”

(2).小型橋樑。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之五:“小橋飛斷岸,高花出迥樓。” 元 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石徑

亦作“ 石逕 ”。山間石路。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鴈行緣石逕,魚貫度飛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徑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紆直

曲直。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從江河之紆直,委天地之圓方。” 唐 王勃 《春思賦》:“感大運之盈虛,見長河之紆直。”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東流 黃河 水,茫茫汎紆直。”

雲磴

高山上的石級。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四月十五日道室書事》:“松膏背日凝雲磴,丹粉經年染石牀。” 元 倪瓚 《題畫》詩:“水榭汀橋曲曲,風林雲磴層層。” 明 何景明 《鏡光閣》詩:“風鈴齊送響,雲磴曲盤空。”

超距

跳躍。古代練習武功的一種活動。《管子·輕重丁》:“男女當壯,扶輦推輿,相睹樹下,戲笑超距,終日不歸。”《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王翦 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 清 吳偉業 《送山東耿中丞青藜》詩:“幕中壯士爭超距, 稷下 高賢共唱酬。”

躋陟

(1).晉升,升遷。 唐 顏真卿 《鮮于氏離堆記》:“﹝ 鮮于叔明 ﹞時刺 商州 , 炅 又申掾京兆,不同躋陟,有恨如何?”

(2).踏進,跨入。 明 張居正 《送南陽公赴留都考功序》:“人謂君躋陟通顯,且旦夕矣,胡至罹此意外哉!”

長空

寬廣高遠的天空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 * 《蝶戀花·答李淑一》

遨遊長空

冥濛

幽暗不明。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青林結冥濛,丹巘被蔥蒨。”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詩:“遊人夜到 汝陽 間,夜色冥濛不解顏。” 元 湯式 《一枝花·題崇明顧彥昇上居》曲:“近睹著 扶桑 野陽烏閃爍,遙認著 蓬萊山 煙靄冥濛。”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青冢無草木》:“ 昭君 墓, 嘉禾 曹秋岳 先生嘗至,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黱色,古雲青冢。”參見“ 冥濛 ”。

水域

(1).指江、河、湖、海從水面到水底的一定範圍。 蕭乾 《人生採訪·坐船犯罪記》:“看哪,每一寸祖國的水域都由我視野移去了,船過 東京灣 ,筆直向 西貢 航去。”

(2).港灣和河道中供船舶航行、停靠或作業的水面。如:航道水域;港口水域。

遊興

遊覽的興致

飛翻

(1).亦作“ 飛飜 ”。飛翔翻騰。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苟非鴻鵰,孰能飛飜。” 唐 曹唐 《長安客舍敘邵陵歸宴寄永州蕭使君》詩之二:“不知何路卻飛翻,虛受賢侯鄭重恩。” 宋 王禹偁 《中書試詔臣僚和御製雪詩序》:“點綴於五城雙闕,飛飜於三市九衢。”

(2).謂翻落。 清 納蘭性德 《虎阜》詩:“金虎既銷滅,玉燕亦飛翻。”

禪房

寺院建築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靜修居住、講經頌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夢

猶美夢。 宋 陸游 《枕上述夢》詩:“江湖送老一漁舟,清夢猶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覽鏡見須髯消落為之流涕》詩:“青山是我安魂處,清夢時時賦大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妾少解按摩之術,願盡技能,以侑清夢。” 劉大白 《五一運動歌》:“五一運動,醒來啊! * 人的清夢!”

香廚

亦作“ 香廚 ”。即香積廚。 唐 杜甫 《嶽麓山道林二寺行》:“塔劫宮牆壯麗敵,香廚松道清涼俱。” 清 顧夢遊 《社集天界循公房》詩:“杖錢曾不繫,隨意乞香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棲真》:“這是俺修行本等,不必睬他;且去香廚用齋罷。”參見“ 香積廚 ”。

見“ 香廚 ”。

齋食

(1).古人齋戒時所用的飯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世人或端坐奧室,不妨言笑,盛營甘美,厚供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盡無相見之理,蓋不知禮意乎?” 清 趙翼 《西岩治具全用素食作素食歌見示亦作一首答之兼調夢樓》詩:“古人齋食但忌葷,所謂葷者乃五辛。”

(2).供僧、尼或佛教徒吃的素食。《水滸傳》第四回:“長老叫備齋食,請 趙員外 等方丈會齋。”

忻然

喜悅貌;愉快貌。《史記·周本紀》:“ 姜原 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夫會賓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歡,或慘爾而泣。” 宋 司馬光 《送李公明序》:“ 光 忻然服其言,益知賢者所存,固非庸人所能及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技》:“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 李 忻然,即各交臂作勢。”

緩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緩步穿過一條田間小路

雲崖

雲際;雲端

山花

(1).山間野花。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水流平澗下,山花滿谷開。” 唐 杜甫 《早花》詩:“臘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開。” 金 趙秉文 《仿摩詰“獨坐幽篁里”》詩:“石上多古苔,山花間紅碧。” 陳毅 《棗園曲》:“喜四面山花無數,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詩詞大國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山花燕支》:“山花,叢生。 端州 山崦間多有之。其葉類藍。其花似蓼,抽穗長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開。土人採含苞者賣之,用為燕支粉,或持染絹帛,其紅不下藍花。”

舊識

(1) 舊時相識

舊識之友

(2) 舊日有交往的人;老朋友;舊交;舊知

他和我是舊識

陰颸

涼風。 明 宋濂 《玉壺軒記》:“菴之東南又若干步,林樾蒼潤,空翠沉沉撲人,陰颸一動,雖當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挾纊意。”

陽景

陽光。 三國 魏 曹植 《情詩》:“微陰翳陽景,清風飄我衣。” 南朝 梁 沉約 《修竹彈甘蕉文》:“陽景所臨,由來無隔。”《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晨濃陰大霧,旋即開晴,陽景舒長,天氣亦熱。”

浮觴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環曲的水渠旁集會,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浮觴”。 漢 孔臧 《楊柳賦》:“流川浮觴,殽核紛雜。” 宋 蘇轍 《平溪堂》詩:“盥手從今休汲井,浮觴取意便臨流。”參見“ 浮杯 ”。

(2).指飲酒。 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雖 虞卿 適 趙 , 平原 入 秦 ,受贈千金,浮觴旬日,無以過也。”

清暉

(1).明淨的光輝、光澤。 晉 傅鹹 《贈何劭王濟》詩:“雙鸞游蘭渚,二離揚清暉。”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明 陶宗儀 《南浦》詞:“畫圖依約天開,盪清暉別有 越 中真趣。” 清 方文 《秋夜飲顧與治齋中》詩:“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2).比喻容光,面容。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蘭桂有芬,清暉自遠。” 唐 李商隱 《夢令狐學士》詩:“山驛荒涼白竹扉,殘燈向曉夢清暉。” 明 夏完淳 《六君詠·徐詹事》:“靈旗動虛無,清暉宛如昨。”

(3).山水的代稱。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

宴坐

靜坐,安坐

龍湫宴坐。——宋· 沈括《夢溪筆談》

移景

見“ 移影 ”。

髣髴

(1).隱約,依稀。《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云: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羣。”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約略的形跡。《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台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3).類似,好像。《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註:“《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 宋 蘇軾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4).引申為比似,比並。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6).大約,幾乎。《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

故蹊

原路;舊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 唐 李端 《酬前大理寺評事張芬》詩:“悵望成幽夢,依依識故蹊。” 唐 杜牧 《朱坡》詩:“ 漢 館留餘趾, 周 臺接故蹊。”

乞食

乞討食物

過橋

迷信風俗,“做七”時的一種儀式。 歐陽山 《三家巷》十七:“ 區細 和 區卓 捧著 區桃 的靈牌,到門口外面去‘過橋’。橋是竹枝紮成的,上面糊著金色的紙和銀色的紙,一共有兩座,一座叫金橋,一座叫銀橋。正位師姑宣讀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樂章來,師姑們齊聲念唱。每唱一節,正位師姑用手卷在橋上一指,靈牌就往上挪動一級。到了橋頂,又往下降;過了金橋,又過銀橋, 周炳 一直看到過完了橋,才告辭回家。”

詩詞推薦

秋日同萬益之劉平子梁伯靜李世楨張嘉脩舍弟原文_秋日同萬益之劉平子梁伯靜李世楨張嘉脩舍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