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大觀的《壽平章秋壑師相》
全文:
稽首毗盧法身主,三身一體圓滿覺。
曼殊室利大智海,普賢清淨行原門。
大慈悲父觀世音,信住行向地等妙。
五十三位善知識,權實擁護天龍神。
慈威加被儼在上,鑒茲贊祝行上空。
癸酉仲秋之八日,定光金地產異人。
自威音前秉正因,向靈山上受記莂。
優缽孕奇時一現,昴宿騰精瑞兩間。
千靈嘉會當其時,君臣道合若符節。
昇平規模愈持持重,呼吸變故常鎮浮。
身徇國難入重險,手扶日轂升中天。
遠夷縮縮憚威略,生民熙熙安袵席。
嗣皇矜式尊為師,萬彙仰戴恃為命。
佛法流行明盛世,持世護法端有恁。
二千年後視今日,二千年前等無異。
如來慧命期永續,眾生正信當不斷。
整頓乾坤大力量,安樂黎庶大福德。
我此伽藍鄮嶺東,釋尊舍利所鎮臨。
即茲吉祥殊勝地,袞繡光儀立壽祠。
穰穰緇侶方儼集,鐘鼓梵唄何所祝。
萬象舌頭悉稱壽,寶塔顯為舒瑞光。
昔阿育王造佛塔,其數滿八萬四千。
一塔該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同一塔。
八萬四千妙喜祥,八萬四千妙殊勝。
原均吉祥與殊勝,散作壽域無邊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阿育王
梵語。或譯作 阿輸迦 。意為 無憂王 。為古 印度 名王 旃陀羅笈多 之孫, 賓頭沙羅 之子,初奉婆羅門教,後皈依佛教,崇佛教為國教。頒布許多以佛教治國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並派人到國外傳教,對以後佛教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壞七塔,作八萬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里餘…… 阿育王 於此作 泥梨城 。”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公元前三世紀中,有 阿育王 信奉佛教,供養僧徒。”
佛塔
佛教徒用石、磚、木等材料建造的高聳的多層建築
八萬四千
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字,後用以形容極多。《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説。” 宋 陸游 《醉歌》:“八萬四千顛倒想,與君同付醉眠中。”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須要九流三教皆通,八萬四千傍門盡曉。”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惟有 天台 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樑,如人側臥一肱張。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
釋大觀名句,壽平章秋壑師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