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前韻奉答白參戎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複次前韻奉答白參戎原文

百戰三邊氣不衰,久持旌節鎮東陲。

茅堆敗虜心逾壯,煙閣論功鬢未絲。

老我豈朝今日會,識君猶恨十年遲。

望山關外明朝別,倚柱停雲幾度思。

詩詞問答

問:複次前韻奉答白參戎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複次前韻奉答白參戎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複次前韻奉答白參戎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百戰

多次作戰。《吳子·料敵》:“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怠。”《晉書·索綝傳》:“大小百戰, 綝 手擒賊帥 李羌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九:“幾拋雲髻恨金墉,淚洗花顏百戰中。” 宋 王安石 《烏江亭》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王陣擒賊首二,皆百戰渠魁,賊帥 小策零 墮騎,裸身跨白駝遁。”

邊氣

(1).邊地的煙霧。 唐 駱賓王 《邊庭落日》詩:“野昏邊氣合,熢迥戍煙通。”

(2).指蕭索的氣氛。 唐 丁仙芝 《剡溪館聞笛》詩:“草木生邊氣,城池泛夕涼。” 唐 唐彥謙 《毘陵道中》詩:“禾麻地廢生邊氣,草木春寒起戰聲。”

不衰

(1).不衰退;不減弱。《楚辭·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王逸 註:“衰,懈也。” 漢 張衡 《思玄賦》:“潛服膺以永靚兮,緜日月而不衰。”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有 大梁 夙將 超唯 為嶺外刺史,年將九十矣,耳目不衰。”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平日嗜酒,膳食盡廢,清瘦柴立,而精明殊不衰。”

(2).不止。《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講誦弦歌不衰。”

久持

長久保持;長期維持。 晉 陸機 《豪士賦》:“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玄德 曰:‘但恐城中無糧,難以久持。’”

旌節

(1).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周禮·地官·掌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 鄭玄 註:“旌節,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孫詒讓 正義:“《後漢書·光武紀》 李 注云:‘節,所以為信也。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為旌。’旌節,蓋即以竹為橦,又析羽綴橦以為節。其異於九旗者,無縿斿也。 漢 節即放古旌節為之,故 鄭 舉以相況。” 唐 楊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車,掌行人之旌節。”

(2).藉以泛指信符。 蕭三 《送毛主席飛重慶》詩:“和平、民主、團結,三者都不能一缺--這就是人民付託給 毛主席 的旌節。”

(3).旌與節。 唐 制,節度使賜雙旌雙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行則建節,樹六纛。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詩:“旌節羅廣庭,戈鋌凜秋霜。”《舊唐書·崔寧傳》:“先時, 張獻誠 與 旰 戰, 獻誠 屢敗,旌節皆為 旰 所奪。” 宋 岳珂 《愧郯錄·旌節》:“旌節之制,命大將帥及遣使於四方,則請而假之。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唐 天寳 中置。節度使受命日賜之,得以專制軍事。行即建節,府樹六纛。”亦借指節度使。 唐 杜甫 《奉待嚴大夫》詩:“常怪偏裨終日待,不知旌節隔年迴。”

(4).指軍權。 宋 樂史 《廣卓異記·出入六十年富貴》:“十擁旌節,兩登相位,三掌邦計,再領鹽鐵。”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明相國》:“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間即從征 西域 ,久擁旌節。”

逾壯

亦作“踰壯”。謂已過壯年。 宋 方勺 《泊宅編》卷一:“ 朱行中 自右史帶假龍出典數郡,年纔踰壯。” 清 黃廷鑒 《藏書二友記》:“兩君年方逾壯,假之以歲月,要之以不息,他年 稽瑞 之樓、 愛日 之廬,有突過於 絳雲 、 汲古 者。”

煙閣

亦作“煙閣”。1.煙霧中的樓閣。 唐 呂溫 《歲暮寄晉州李六協律》詩:“雲雨沛蕭艾,煙閣雙萎蕤。” 唐 王棨 《白雪樓賦》:“掩露臺之高峙,軼煙閣之孤標。”

(2). 凌煙閣 的省稱。 唐 李商隱 《為李貽孫上李相公》:“ 煙閣 傳形,革車就國。”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 漢 廷劍履,名臣之禮秩皆優; 煙閣 丹青,上將之風稜如在。”《舊唐書·李靖李勣傳論》:“近代稱為名將者, 英衛 二公,誠 煙閣 之最。”

老我

老人的自稱。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黃成父還朝》詞:“老我伴身惟有影,倚徧風軒月榭。”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和信守鄭舜舉蔗庵韻》詞:“羊腸九折歧路,老我慣經從。” 金 李純甫 《送李經》詩:“髯 張 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鶻盤秋空。怒如怪獸拔枯松,老我不敢嬰其鋒。”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望山

古弩上的瞄準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予頃年在 海州 ,人家穿地得一弩機,其望山甚長,望山之側為小距,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準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

關外

指山海關以東或嘉峪關以西一帶地區

明朝

〈方〉∶明天

倚柱

(1).靠在柱子上。《戰國策·燕策三》:“ 軻 ( 荊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駡。”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夏侯太初 嘗倚柱作書。”

(2).據《戰國策·齊策四》載, 齊 人 馮諼 客於 孟嘗君 ,左右賤之,食以草具。 馮諼 倚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孟嘗君 命左右食之。有頃, 馮諼 復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孟嘗君 命左右為之駕。後有頃, 馮諼 又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孟嘗君 乃使人給其老母食用,無使乏。於是 馮諼 不復歌。後因以“倚柱”謂辭家求宦,不能侍親於膝下。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實之用前韻為老者壽戲答》詞:“老去聊攀 萊子 例,倒著斑衣戲舞。記田舍、火鑪頭語。肘後黃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將身許。且扇枕,莫倚柱。”

(3).倚靠的柱子。多比喻支持者。 郁達夫 《過去》:“ 老二 象一隻雄雞,有什麼可笑的事情發生的時候,總要我做她的倚柱,撲上身來笑個痛快。”

停雲

(1).停止不動的雲。 晉 陶潛 《停雲》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因其自序稱“停雲,思親友也”故後世多用作思親友之意。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夢得刺江》:“乍離省闥,能無戀闕之心;遠別朋儕,未免停雲之想。” 清 趙翼 《李雨村觀察輓詩》:“八錶停雲空目極,更從何處寄相思。” 郁達夫 《贈女學生李輝群》詩:“ 春申江 上賦停雲, 黃鶴樓 頭始識君。”

(2).使行雲停止不動。喻歌聲之高亢優美。本《列子·湯問》 薛譚 學謳於 秦青 事。 明 陳所聞 《雙調新水令·齊王孫孟闇仲闇壽予西湖》套曲:“羨的是 坡仙 載月游,喜的是 蘇小 停雲唱。” 明 夏完淳 《端午賦》:“ 吳 姬抗腕而御橈, 越 女停雲而振響。”

詩詞推薦

複次前韻奉答白參戎原文_複次前韻奉答白參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