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吉昌的《綠頭鴨》
全文:
道風清。
武簾互動經營。
聚三天、合和兩地,斡元宮、真氣流行。
變剛柔、游龍牝馬,應七十、十候生成。
走玉飛金,噴煙吸霧,相交水火迅當鳴。
六陰散、三陽鼎聚,丹品秀華英。
香風襯、金光透體,幾縷霞明。
頓開基、頭頭性顯,徹大千、沙界縱橫。
拉輕吹、徘徊踴躍,步雲霄、體段崢嶸。
非色非空,不增不減,海珍如意吐真晶。
罄內外、光華無礙,神用六通迎。
先天貌、功成蕩蕩,無復能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光華
光彩明麗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尚書大傳》
無礙
(1).沒有阻礙;沒有妨礙。 漢 揚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與?一東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行,獨無礙乎?”《紅樓夢》第四一回:“有木頭的杯取個來,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無礙。”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無瞻顧地釘住說:‘如果你覺得告訴我是和 趙筠秋 無礙,還是請你直說罷!’”
(2).佛教語。謂通達自在,沒有障礙。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法頌》:“我有無礙,共向圓常。” 宋 朱松 《書永和寺壁》詩:“道人法力真無礙,解遣龍孫吐浪花。”
神用
(1).神明的作用。《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虛明之絶境,不可窮者,其唯神用者乎!” 劉良 註:“其不可窮究者,其唯神明之用者乎!”《隋書·高祖紀上》:“王受天明命,叡德在躬,救頽運之艱,匡墜地之業……至德合於造化,神用洽於天壤。” 唐 武則天 《唐明堂樂章·外辦將出》:“宏規則天地,神用葉陶鈞。”
(2).精神的功能。《南史·梁哀太子大器傳》:“太子性寬和,兼神用端嶷,在賊中每不屈意。”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詩:“詩書禮樂適足衰人之神用,宗族朋友不足駐人之頽年。”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萬回師 , 閿鄉 人也。神用若不足,謂愚而痴,無所知。”
六通
(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參見“ 六通四辟 ”。
(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聖者始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汰法師 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 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藴見□迷。”參閱《俱舍論·分別智品》。
(3).謂通解六試題。《宋史·仁宗紀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官須引《醫經》《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宋史·選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
王吉昌名句,綠頭鴨名句
名句推薦
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在於
佚名《孔子家語·子路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