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瑕邱仲故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經瑕邱仲故居原文

昔有邑人瑕邱仲,乃學張良游赤松。

市上賣藥壚旁臥,往往醉酒酡顏紅。

經百餘年人不識,但傳寧城有壽翁。

一朝宅壞仲亦死,遺蛻宛爾棄水中。

誰歟因利竊藥去,瞥見仲也被裘從。

自言毀竊吾不恨,欲令人識謫仙蹤。

我聞此語半疑信,好名毋乃神仙同。

借問仲也今何在,雲巒煙樹時相逢。

詩詞問答

問:經瑕邱仲故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經瑕邱仲故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八

參考注釋

邑人

同邑的人

率妻子邑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傷仲永》?

謁於邑人。

邑人以為榮。——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良游

亦作“ 良游 ”。1.猶暢遊。 漢 劉楨 《黎陽山賦》:“良游未厭,白日潛暉。” 晉 謝混 《游西池》詩:“有來豈不疾,良游常蹉跎。” 宋 朱熹 《次秀野韻》之二:“臥看曉色忻初霽,起約良游醉好春。”

(2).指歡暢的遊人。 唐 王維 《韋侍郎山居》詩:“良游盛簪紱,繼跡多 夔 龍 。”

(3).馴良的鳥媒。《文選·潘岳<射雉賦>》:“良游呃喔,引之規里。” 徐爰 註:“良游,媒也。言媒呃喔其聲,誘引令入可射之規內也。”

見“ 良游 ”。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與天地統。” 漢 王充 《論衡·無形》:“ 赤松 、 王喬 ,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 金華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 初平 號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參見“ 赤松子 ”。

(2).亦作“ 赤誦 ”。複姓。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八:“吾姓為 赤松 ,名 時喬 ,字 受紀 。”《宋書·符瑞志上》作“赤誦”。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築、造紙等用,樹幹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醉酒

喝醉了酒的狀態

老年人們在貧民窟中以睡眠消除醉酒

酡顏

飲酒臉紅的樣子。亦泛指臉紅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壽翁

(1).對被祝壽者的尊稱。《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有的獻過壽文的,有的道句壽詞的,無非拜壽賀壽,祝壽翁的百年長壽。”

(2).高壽的男子。《西遊記》第十六回:“堪嘆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間一壽翁。” 魯迅 《花邊文學·古人並不純厚》:“但 廣州 開的耆英會,卻明明收集過一大批壽翁壽媼,活了一百零六歲的老太太還能穿針,有照片為證。”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遺蛻

(1).蛻皮。《花月痕》第五二回:“故人麟閣千秋重,遺蛻蟬吟一殻輕。”

(2).遺棄形骸。指屍解;仙逝。 明 湯顯祖 《<劉大司成文集>序》:“上追 洪厓 驂鸞之跡,下睨 仙嚴 遺蛻之處。”

(3).僧、道認為死是遺其形骸而化去,故稱其屍體為“遺蛻”。 明 宋濂 《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後三日,奉遺蛻焚於 石子岡 ,執紼從者至數千人。” 清 黃宗羲 《吳山益然大師塔銘》:“嘗過 武林 石屋寺 ,毘盧閣中有僧遺蛻,師謂寺僧曰:‘此我前身也。’” 魯迅 《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張資平全集》還應該看的。”

(4).遺蹟;遺留物。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湖尚在群山之中,蓋是死火山口之遺蛻。”

(5).指化石。 嚴復 《天演論·察變》按語:“而礦事日闢,掘地開山,多得古禽獸遺蛻,其種已滅,為今所無。”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夫石灰為動物之遺蛻,石墨為植物之槁株,設無生物存,何得有是?”

宛爾

明顯貌。真切貌。 元 耶律楚材 《又索六經》詩:“簡策燦然新制度,文章宛爾舊儀刑。” 明 李贄 《觀音問》:“抑諸相宛爾在前,而我心自不見之耶,抑我眼不見之也?”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七言絶句……到 劉夢得 ,而後宏放出於天然,於以揚扢性情,馺娑景物,無不宛爾成章,誠小詩之聖證矣。”

竊藥

(1).傳說 后羿 得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 ,其妻 姮娥 盜食之,成仙奔月。見《淮南子·覽冥訓》。後以“竊藥”喻求仙。 唐 李白 《感遇》詩之三:“昔余聞 姮娥 ,竊藥駐雲髮。不自嬌玉顏,方希鍊金骨。” 唐 李商隱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2).為死亡的婉詞。 明 陳子龍 《為杜徠西悼亡》詩:“竊藥先奔 羿 ,凌波不姓 甄 。”

瞥見

瞧見;偶然看到

我在街上偶然瞥見了她

令人

使人

令人髮指

令人興奮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好名

愛好名譽;追求虛名。《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怨誚滋生,赧然而退,終為內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慾。” 清 李漁 《慎鸞交·賄蔑》:“那些好名的妓女,箇箇都來囑託,要我去攛掇文人,把他定做榜首。”

毋乃

(1).莫非;豈非。《禮記·檀弓下》:“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漢書·董仲舒傳》:“今廢先王德教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與?” 清 袁枚 《新齊諧·百四十村》:“ 周叟 頗喜飲,今不來賣薪,又不來稱祝,毋乃病乎?”

(2).猶無奈。 宋 趙時庚 《金漳蘭譜·品蘭高下》:“雖有不韙之謂,毋乃地邇而氣殊,葉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懷》詩:“君子守故轍,毋乃見者嗤。”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煙樹

亦作“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 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唐 孟浩然 《閒園懷蘇子》詩:“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元 周孚先 《蝶戀花》詞:“舟艤津亭何處?曉起瓏璁,回首 * 樹。”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我記住遠地煙樹,就系君去處。”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詩詞推薦

經瑕邱仲故居原文_經瑕邱仲故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