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寄酬曾學士學宛陵先生體比得書雲所寓廣教僧》
全文:
庭中下乾鵲,門外傳遠書,小印紅屈蟠,兩端黃蠟塗。
開緘展矮紙,滑細疑卵膚。
首言勞良苦,後問逮妻孥,中間勉以仕,語意極勤渠。
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
詩如古鼎篆,可愛不可摹。
快讀醒人意,垢癢逢爬梳。
細讀味益長,炙轂出膏腴。
行吟坐臥看,廢食至日晡。
想見落筆時,萬象聽指呼。
亦知題詩處,綠井石發麤。
公閒計有客,煎茶置風爐。
倘公無客時,濯纓亦足娛。
井名本季疵。
思人理豈無。
居然及賤子,媿謝恩意殊。
幾時得從公,舊學鋤荒蕪。
古文講聲形,誤字辨魯魚。
時時酌井泉,露芽奉瓢盂。
不知公許否?因風報何如。
參考注釋
中下
(1).指古代田地或賦稅等級的第六等。《書·禹貢》:“﹝ 兗州 ﹞厥田惟中下。” 孔 傳:“田第六。”《書·禹貢》:“﹝ 雍州 ﹞厥賦中下。” 孔 傳:“賦第六。”
(2).中等里的下等。 宋 何薳 《墨經·松》:“明不足而黃者,曰黃明松,品惟中下。”
(3).指中策和下策。《後漢書·烏桓鮮卑傳論》:“然制御上略,歷世無聞; 周 漢 之策,僅得中下。” 明 袁宏道 《感事》詩:“邊防自古無中下,朝論於今有是非。”
乾鵲
即喜鵲。其性好晴,其聲清亮,故名。 漢 王充 《論衡·龍虛》:“狌狌知往,乾鵲知來。”《西京雜記》卷三:“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二:“北人喜鴉聲而惡鵲聲,南人喜鵲聲而惡鴉聲。鴉聲吉凶不常,鵲聲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鵲,古所謂乾鵲是也。”《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 馬瑞辰 通釋:“鵲即乾鵲,今之喜鵲也……鵲性喜晴,故名乾鵲。”一說,“乾”音“虔”(qián)。鵲為陽鳥,先事物而動應,故名。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一》:“前輩多以‘乾鵲’為‘乾’音‘乾’,或以對‘濕螢’者有之。唯 王荊公 以為‘虔’字,意見於‘鵲之彊彊’,此甚為得理。余嘗廣之曰,乾,陽物也。乾有剛健之意。而《易》統卦有云:‘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淮南子》曰,‘乾鵲知來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以是知音‘乾’為無義。”
外傳
(1) 指對儒家經典的解釋性、補充性著作
(2) 舊指正史以外的人物的傳記
遠書
送往遠方或遠方送來的書信。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永遠書於江澨,結深痛於爾魂。” 唐 杜牧 《秋岸》詩:“曾入相思夢,因憑附遠書。” 宋 唐庚 《鳴鵲行》:“簷前羣鵲鳴相呼,法當有客或遠書。”
屈蟠
盤曲。 賈思勰 《齊民要術·桃》引 漢 衛宏 《漢舊儀》:“ 東誨 之內 度朔山 上有桃屈蟠三千里。” 唐 杜甫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詩:“惆悵老大藤,沉吟屈蟠樹。” 宋 陸游 《寄酬曾學士》詩:“小印紅屈蟠,兩端黃蠟塗。”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孫承宗》:“作為文章,伸紙屬筆,蛟龍屈蟠,江河競注。”
兩端
(1).事物的兩個頂端;兩頭。《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穎達 疏:“兩端,終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閱賦》:“出遊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元史·禮樂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韋為表,實之以糠。拊其兩端,以相樂舞節。”
(2).謂兩個極端。《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鄭玄 註:“兩端,過與不及也。”
(3).猶兩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 已罷朝,出止車門,召 韓御史大夫 載,怒曰:‘與 長孺 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宋書·律曆志中》:“古之為歷者, 鄧平 能修舊制新, 劉洪 始減《四分》,又定月行遲疾, 楊偉 斟酌兩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積分設差,以推合朔月蝕。” 唐 歐陽詹 《江夏留別華二》詩:“鄉路我尚遙,客游君未回。將何慰兩端,互勉臨岐杯。”
(4).指游移於兩者之間的態度。《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王 恐,使人止 晉鄙 ,留軍壁 鄴 ,名為救 趙 ,實持兩端以觀望。”《晉書·王浚傳》:“及 趙王 倫 篡位,三王起義兵, 浚 擁眾挾兩端,遏絶檄書,使其境內士庶不得赴義。”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屬 羌 率持兩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上以 第巴 始終反覆持兩端,乃追還其使。”
(5).猶兩種、兩類。《荀子·正論》:“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埶榮者,有義辱者,有埶辱者。”
黃蠟
即蜂蠟,色黃,故稱。 宋 蘇軾 《蠟梅一首贈趙景貺》詩:“蜜蜂採花作黃蠟,取蠟為花亦其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蜜蠟》:“蠟乃蜜脾底也。取蜜後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
陸游名句,寄酬曾學士學宛陵先生體比得書雲所寓廣教僧名句
名句推薦
血濺羅衣終不恨,瘡黏錦袖亦何辭
程長文《獄中書情上使君(長文為 * 所誣系獄,獻詩雪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