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覺寺瞻禮原文
舊名雖屢易,普覺傳定稱。
其義見御碑,衍繹識聖情。
行住與坐臥,四者人之恆。
臥似無所覺,惟佛覺無停。
何以知其然,試看臥者仍。
按指海印光,動念塵勞增。
是為普覺義,靜示最上層。
而猶五字宣,全提誠未登。
詩詞問答
問:普覺寺瞻禮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普覺寺瞻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一
2. 寺為唐時古剎原名兜率後名昭孝又名洪慶明曰永安至雍正十二年重修乃賜今名舊傳中有臥佛像二今祇存其一故俗又稱臥佛寺恭讀者御製碑文雲佛游有四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臥以是四法名之曰游然則豎窮三際橫亘十方惟一真心泯絕對待又雲一佛臥遊十方普覺此賜名十方普覺之義也
參考注釋
舊名
傳統的概念;原來的名稱。《荀子·正名》:“若有王者起,必將有循於舊名,有作於新名。”《漢書·諸侯王表序》:“ 長沙 、 燕 、 代 ,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 宋 楊萬里 《謝張功父送牡丹》詩:“淺紅釅紫各新樣,雪白鵝黃非舊名。”
見御
得到帝王臨幸。《後漢書·皇后紀下·桓帝懿獻梁皇后》:“帝雖迫畏 梁冀 ,不敢譴怒,然見御轉稀。”
衍繹
(1).推演引申。《新唐書·陸贄傳》:“從狩 奉天 ,機務填總,遠近調發,奏請報下,書詔日數百, 贄 初若不經思,逮成,皆周盡事情,衍繹孰復,人人可曉。” 元 陳澔 《<禮記集說>序》:“會萃衍繹而附之臆見之言,名曰《禮記集説》。”
(2).演變繼續。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二七章:“ 唐 、 五代 以來的‘詞’的一個新詩體,其作風差不多都是由此而衍繹下去的。”
行住
行走或停留。謂一舉一動。 唐 李嘉祐 《送 * 上人歸湖州》詩:“山林唯幽靜,行住不妨禪。” 唐 寒山 《詩》之 * :“苟欲乘白雲,曷由生羽翼,唯當鬒髮時,行住須努力。”
坐臥
坐和臥;坐或臥。常指日常起居。《漢書·杜周傳》:“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當舊位,坐臥皆易其處。”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獨居不御酒肉,坐臥泣涕霑衣。” 唐 李頎 《題璿公山池》詩:“指揮如意天花落,坐臥閒房春草深。”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十二:“有一小樓,面山,樓中置筆硯,弟偷閒暫坐臥於是。”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將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註:“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其然
(1).猶言如此。《論語·憲問》:“子曰:‘其然,豈其然乎?’”《後漢書·黨錮傳序》:“若 范滂 、 張儉 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周書·王傑王勇等傳論》:“ 耿豪 、 王勇 ,不其然乎。”
(2).必如此。《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申豐 ﹞對曰:‘其然,將具敝車而行。’” 杜預 註:“其然,猶必爾。”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動念
(1).猶動心。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屢承接引之勤,苟非木石,能不動念。”《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好物不動念,方成道學心。”
(2).猶思忖。《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直生 與他言來語去,覺得更深了,心裡動念道:‘他是個鬼……趁心裡清時,打發他去罷。’”
塵勞
(1).佛教徒謂世俗事務的煩惱。《無量壽經》卷上:“散諸塵勞,壞諸欲塹。” 南朝 梁 蕭統 《同泰僧正講》詩:“何因動飛轡,暫使塵勞輕。” 明 李贄 《復陶石簣書》:“此觀世音菩薩與我此地,賞我此等人,故我得斷此塵勞,為今日安樂自在漢耳。”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有境相應行心,有非境不相應行心;若廣分別言,則有八萬四千塵勞,皆起一心。”
(2).泛指事務勞累或旅途勞累。 前蜀 李珣 《漁父歌》之三:“終日醉,絶塵勞,曾見 錢塘 八月濤。” 宋 秦觀 《滿庭芳》詞之二:“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誰聽。” 郭沫若 《<屈原>與<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樣從 香港 回來的,在極端的險厄之後,塵勞未定,便委屈他來擔任了這一次的苦役。”
上層
(1) 上面一層或幾層
(2) 森林樹冠層;亦指森林的樹冠
(3) 地位或職位高的
社會各上層階級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詩詞推薦
【南呂】一枝花_不戀蝸角名
孫叔順〔元代〕不戀蝸角名,豈問蠅頭利?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閒是閒非,僻掉的都伶俐,百年身圖畫裡。本待要快活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