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魏夫人的《好事近》
全文:
雨後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
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淒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愁聽
聽而生愁,怕聽。 唐 王昌齡 《送魏二》詩:「憶君遙在 瀟 湘 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宋 柳永 《過澗歇近》詞:「疏簾風動,漏聲隱隱,飄來轉愁聽。」
殘漏
殘夜將盡時的滴漏。漏,漏壺,古代計時器。 唐 獨孤申叔 《終南精舍月中聞磬》詩:「斷絶如殘漏,淒清不隔雲。」 唐 鄭谷 《春夕值省》詩:「流鶯百轉和殘漏,猶把芳尊藉露莎。」 宋 趙長卿 《眼兒媚》詞:「殢人記得,叮嚀殘漏,且慢明朝。」
正一
(1).純真之一。道家認為「一」為世界萬物之本,永恆不變。 南朝 齊 顧歡 《夷夏論》:「佛號正真,道稱正一,一歸無死,真會無生,在名則反,在實則合。」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高談正一,則古之 蒙莊子 ;深入不二,則今之 維摩詰 。」 南唐 譚峭 《化書·道化·正一》:「命之則四(虛、神、氣、形),根之則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謂正一。」
(2).道教的一派。原為五斗米道,為 東漢 張陵 所創。傳說 太上老君 親授 張陵 《太平洞極經》、《太玄經》、《五斗經》、《正一經》各若干卷。 張陵 傳授於後裔及其門徒。後 張陵 被尊為「天師」、「正一天師」,其所創之道派亦稱為「天師道」、「正一道」。 唐 宋 後南北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統稱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經》,崇拜鬼神,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等。《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事 潘師正 ,傅其符籙及辟穀、導引、服餌之術。 師正 特賞異之,謂曰:『我自 陶隱居 傳正一之法,至汝四葉矣。』」《元史·釋老傳·張與材》:「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這一房道士,世傳正一道教,善能書符遣將,剖斷人間禍福。」
淒咽
(1).悲傷嗚咽。《太平廣記》卷二八一引 唐 無名氏《河東記·獨孤遐叔》:「 遐叔 悵然悲惋,謂其妻死矣,速駕而歸,前望其家,步步悽咽。」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慰西溟》詞:「何事添悽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湼。」
(2).形容聲音悲涼嗚咽。 宋 蘇軾 《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詩之一:「吏民莫扳援,歌管莫悽咽,吾生如寄耳,寧獨為此別!」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吹管時,其聲悽咽。」
形容聲音悲涼嗚咽。 宋 張鎡 《滿庭芳·促織兒》詞:「靜聽寒聲斷續,微韻轉,淒咽悲沉。」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剖卻心肝今置地,問 華佗 解我腸千結,追往恨,倍淒咽。」
形容聲音悲涼嗚咽。 唐 孟郊 《汝墳蒙從弟楚材見贈時郊將入秦楚材適楚》詩:「 汝水 忽淒咽, 汝 風流苦音。」 清 陳維崧 《解連環·暮秋看窗前杏花》詞:「只夜涼難禁,露重誰忺,蛩語淒咽。」 吳組緗 《山洪》三五:「後面山上一隻貓頭鷹放膽的怪叫著,遠近樹林裡杜鵑的啼聲零落而淒咽。」
魏夫人名句,好事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