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聲之的《游石佛寺》
全文:
金吾不必問行由,此去逍遙物外游。
半塢白雲藏宿霧,一聲橫笛下歸牛。
喜瞻傑閣三生像,藐視業林四海州。
為寫濯纓疏拙句,誰言墨跡至今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拙句
自然質樸的詩句。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作詩必以巧進,以拙成。故作字惟拙筆最難,作詩惟拙句最難。”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古人拙句,如‘池塘生春艸’、‘楓落 吳江 冷’、‘澄江靜如練’……如此等類,固已多矣。”
墨跡
(1) 用墨留下的殘跡
(2) 指某人手跡
這是張大千的墨跡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呂聲之名句,游石佛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