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呂的《近世飲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詩》
全文:
悠悠古先酒,麴櫱化為醴。
適口固匪他,詩人詠其旨。
岐黃作本草,甘辛味所紀。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爾。
孟詵注為苦,自不燭厥理。
至今蔑公論,遂以詵為是。
乖僻隨軀嗜,不爾遽遭詆。
氣稟炎上作,無與諸膽比。
人情素弗食,嘗者為雪恥。
柳家集眾藥,意在勗諸子。
未聞無其故,反以彼為美。
一呷三掉頭,強嚥身聳起。
從來好歡伯,可畏非可喜。
孤負太和名,翻作攪腸水。
因思俗顛倒,類此蓋多矣。
大路指為迂,曲徑偏踐履。
鄭聲既可惡,滿市更盈耳。
憔悴間姬姜,一蕕雜蘭芷貪濁和者眾,獨清競萋菲。
善惡久相淆,何特酒而已。
至當終難掩,豈必隨風靡。
革弊會有時,周道本如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鄭聲
(1).原指 春秋 戰國 時 鄭國 的音樂。因與 孔子 等提倡的雅樂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後,凡與雅樂相背的音樂,甚至一般的民間音樂,均為崇“雅”黜“俗”者斥為“鄭聲”。《論語·衛靈公》:“放 鄭 聲,遠佞人。 鄭 聲淫,佞人殆。” 劉寶楠 正義:“《五經異義·魯論》説 鄭國 之俗,有 溱 、 洧 之水,男女聚會,謳歌相感,故云 鄭 聲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韶》響難追, 鄭 聲易啟。” 明 楊慎 《升庵經說·淫聲》:“ 鄭 聲淫者, 鄭國 作樂之聲過於淫,非謂 鄭 詩皆淫也。”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此《關雎》所以不作也,此 鄭 聲所以盈天下也。”參見“ 鄭音 ”。
(2).中醫病名。症狀為語言重複,聲音低弱,若斷若續。 清 王夫之 《四書稗疏·論語·鄭聲》:“醫書以病聲之不正者為鄭聲,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陽明全篇>》:“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註:“ 戴元禮 曰:‘鄭聲者,鄭重頻煩,語雖謬而諄諄不已。’ 張錫駒 曰:‘鄭聲者,神氣虛不能自主,故聲音不正而語言重複也。’”
可惡
憎惡
大人最可惡他,一向是不許他上門的
李呂名句,近世飲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