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頌的《和丘與權秘校詠寶寄林成之進士》
全文:
天下豈無寶,此寶常曠乏。
渾然肖天質,不與璆璠雜。
萬產蓄精粹,百靈常護押。
天王得而興,人事留豈盍。
問將安所施,邦國憑鎮壓。
問誰能為售,靡物可酬答。
孰嗟道不行,將以補千衲。
孰憂大廈摧,用以支眾庘。
在昔夏及周,相繼登天榻。
搜尋罄寰瀛,異物悉歸狎。
萬玉會諸塗,九鼎安於郟。
人神為交歡,海岳在呼欱。
無遠不奔趨,無強不折拉。
區區霸者君,猶能救收扱。
譬夫至音奏,所聽才鞺鞳。
晉強由一戰,齊盛成九合。
小邦願輸幣,鄰境求盟歃。
至寶既見用,光價日以洽。
豈若秦與趙,爭璧相蹂踏。
其下數十代,交攻事矛甲。
用舍亦異道,盛衰勢相沓。
得之權綱震,失之基本塌。
吾君系皇統,威稜海隅匝。
大器固神扃,眾奇萃緹匣。
山瑰及海靈,盡獲諸羅罨。
揀金磧礫中,或不間砂鑞。
求珠淵泉底,或見取{外廣里上卑下兩蟲}蛤。
珉石尚珍藏,理寧斥珪玾。
其間偶棄遺,誠堪為嗟{左甲右欠}。
或是選擇殊,非由道路狹。
淵哉二君言,相投予意恰,誰能借其辯,九重貢君闔。
上以啟聰明,次以廣開納。
冀於涓塵中,收拾秘箱笈。
明時寧自疑,本無雙刖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在昔
從前;往昔。《書·洪範》:“我聞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陳其五行。” 漢 班固 《東都賦》:“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習詐而夸,著流風於在昔;多盜與訟,號難治於當今。”
相繼
一個跟著一個;連續不斷;相承襲;遞相傳授
代表們相繼發言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登天
(1).升天。《左傳·成公十年》:“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宋史·神宗紀一》:“ 嘉祐 八年侍 英宗 入居 慶寧宮 ,嘗夢神人捧之登天。”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九節:“ 秦國 西有 儀渠國 ,父母死,火燒遺體,稱為登天。”
(2).指登帝位。《素問·上古天真論》:“昔在 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人將失之耶?’” 王冰 註:“ 黃帝 後鑄鼎於 鼎湖山 ,鼎成而白日升天。” 清 俞樾 《內經辨言》:“成而登天,謂登天位也。《易·明夷》傳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可説此經登天之義。故下文即云:‘迺問於天師。’迺者承上之詞,見 黃帝 既登為帝,乃發此問也。”
(3).指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
(4).比喻極難。《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金 元好問 《跋閒閒自書樂善堂詩》:“從善如登天,從惡如棄屣,而於趨舍乖,知之不審耳。”《水滸傳》第七二回:“花魁的風流聲價,播傳寰宇,求見一面,如登天之難,何況親賜酒食。”《紅樓夢》第十回:“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想找這么個地方兒,我告訴你説罷,比登天的還難呢!”
蘇頌名句,和丘與權秘校詠寶寄林成之進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