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二游詩徐詩》
全文:
東莞為著姓,奕代皆雋哲。
強學取科第,名聲盡孤揭。
自為方州來,清操稱凜冽。
唯寫墳籍多,必雲清俸絕。
宣毫利若風,剡紙光與月。
札吏指欲胼,萬通排未闋。
樓船若夏屋,欲載如垤土臬。
轉徙入吳都,縱橫礙門闑。
縹囊輕似霧,緗帙殷於血。
以此為基構,將斯用貽厥。
重於通侯印,貴卻全師節。
我愛參卿道,承家能介潔。
潮田五萬步,草屋十餘楶。
微宦不能去,歸來坐如刖。
保茲萬卷書,守慎如羈紲。
念我曾苦心,相逢無間別。
引之看秘寶,任得窮披閱。
軸閒翠鈿剝,簽古紅牙折。
帙解帶芸香,卷開和桂屑。
枕兼石鋒刃,榻共松瘡癤。
一臥寂無喧,數編看盡徹。
或攜歸廨宇,或把穿林樾。
挈過太湖風,抱宿支硎雪。
如斯未星紀,悉得分毫末。
翦除幽僻藪,滌盪玄微窟。
學海正狂波,予頭向中殳頁。
聖人患不學,垂誡尤為切。
苟昧古與今,何殊喑共目闋。
昔之慕經史,有以傭筆札。
何況遇斯文,借之不曾輟。
吾衣任縠纑,吾食某糠敖。
其道苟可光,斯文那自伐。
何竹青堪殺,何蒲重好截?如能盈兼兩,便足酬饑渴。
有此競苟榮,聞之兼可噦。
東皋耨煙雨,南嶺提薇蕨。
何以謝徐君,公車不聞設。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基構
(1).建築物的基礎和結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若築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 明 李東陽 《岳州華容縣學重修記》:“基構宏麗。”
(2).猶基業。《晉書·桓彝傳論》:“基構迭污隆,龍蛇俱山澤。” 宋 蘇舜欽 《火疏》:“願陛下悔過而追革之,罷再造之勞役,行古先之典法,非惟大光基構,亦天下之幸甚也。”
貽厥
(1).指留傳;遺留。語出《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孔 傳:“貽,遺也。言仁及後世。”《後漢書·皇后紀序》:“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立國規模,其大節不純如此,貽厥後昆淺矣。”
(2).特指傳位。《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 魏王 既追 漢 制,替其大禮,處莫重之哀而設饗宴之樂,居貽厥之始而墜王化之基,及至受禪,顯納二女,忘其至恤以誣先聖之典,天心喪矣,將何以終!” 唐 高適 《同觀陳十六史興碑》詩:“我來觀雅製,慷慨變毛髮。季主盡荒淫,前王徒貽厥。” 孫欽善 註:“貽厥,傳與子孫之意。”《新唐書·令狐滈傳》:“ 綯 ( 令狐綯 ),大臣,當調護國本,而 大中 時,乃引諫議大夫 豆盧籍 、刑部侍郎 李鄴 為 夔王 等侍讀,亂長幼序,使先帝貽厥之謀幾不及陛下。”
(3).指子孫;後嗣。《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明皇不豫,儲後幼沖,貽厥之寄,允屬時望。” 呂向 註:“貽厥謂後嗣也。”《南史·到溉傳》:“﹝ 溉 ﹞子 鏡 …… 鏡 子 藎 ,早聰慧,位尚書殿中郎,嘗從 武帝 幸 京口 ,登 北顧樓 賦詩。 蓋 受詔便就,上以示 溉 曰:‘ 藎 定是才子,翻恐卿從來文章假手於 藎 。’因賜絹二十疋。後 溉 每和御詩,上輒手詔戲 溉 曰:‘得無貽厥之力乎?’” 唐 顏真卿 《郭公廟碑》:“況乎友於著睦,矕龍虎者十人;貽厥有光,紆青紫者八*九。”
皮日休名句,二游詩徐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