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羅文學赴福建考官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送羅文學赴福建考官原文

閩越山川古,人材更可稱。

玄纁徵客去,雷雨看蛟騰。

國士詞多雅,山林氣稍矜。

匿瑕收瑾璧,得味外淄澠。

有此孫陽顧,能同臣僎升。

網羅驚並集,旗幟見先登。

為國呈多士,還鄉切寸競。

庭闈歡定劇,池館寵俱增。

豈不懷將父,應須畏友朋。

吾邦衿佩在,拭目望薰蒸。

詩詞問答

問:送羅文學赴福建考官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送羅文學赴福建考官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羅文學赴福建考官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出處:熊峰集卷九

參考注釋

閩越

(1).古族名。古代 越 人的一支。 秦 漢 時分布在今 福建 北部、 浙江 南部的部分地區。 秦 以其地為 閩中郡 。其首領 無諸 相傳是 越王 勾踐 的後裔, 漢 初受封為 閩越王 。治 東冶 (今 福州 )。後分為 繇 和 東越 兩部。因以“閩越”指 福建 北部和 浙江 南部一帶。《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移師東指, 閩越 相誅。” 劉良 註:“ 閩越 ,南夷國名也。相誅,謂自相誅殺而降也。” 唐 韓愈 《歐陽生哀辭》:“ 歐陽詹 世居 閩越 ,自 詹 已上,皆為 閩越 官,至州佐、縣令者,累累有焉。” 清 朱琦 《感事》詩:“飛帆擾 閩越 ,百口騰謗毀。”

(2). 閩越 、 南越 的並稱。《文選·揚雄<長楊賦>》:“ 羌 戎 睚眥, 閩 越 相亂。” 李善 注引《漢書》:“ 武帝 建元 四年, 尉他 孫 胡 為 南城王 , 閩城王 郢 興兵擊 南越 邊邑。”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人材

(1).人的才能。《淮南子·主術訓》:“智不足以為治,勇不足以為強,則人材不足任,明也。” 宋 葉適 《廬州錢公墓誌銘》:“太子熟看,人材須用方見。和親久,材無所施,更無事,當遂委靡。” 清 吳敏樹 《書謝御史》序:“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時所重者獨官祿耳。”

(2).有才能的人。《詩·小雅·菁菁者莪》序:“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札子》:“承人主之志,廣引人材,進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明史·太祖紀一》:“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五:“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3).姿色;容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俗云:三分人材,七分粧飾。此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紅樓夢》第二一回:“二年前,他父親給他娶了個媳婦,今年才二十歲,也有幾分人材。” 老舍 《茶館》第三幕:“ 王掌柜 ,看我給你找來的小寶貝怎樣?人材、歲數、打扮、經驗,樣樣出色。”

玄纁

(1).黑色和淺紅色的布帛。《書·禹貢》:“厥篚玄纁璣組。”《左傳·哀公十一年》:“公使大史 固 歸 國子 之元,寘之新篋,褽之以玄纁,加組帶焉。” 楊伯峻 註:“此謂以紅黑色與淺紅色之帛作墊。”

(2).後世帝王用作延聘賢士的禮品。《後漢書·隱逸傳·韓康》:“ 桓帝 乃備玄纁之禮,以安車聘之。”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舉措》:“玄纁以聘幽隱。” 唐 陳陶 《經徐穉墓》詩:“鳳皇屢降玄纁禮,瓊石終藏烈火詩。”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征君》詩:“玄纁與丹詔,恩禮誠非薄。”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主聖相且賢,玄纁降茅茨。”

雷雨

雷電交作而降雨

國士

(1).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戰國策·趙策一》:“ 知伯 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 宋 黃庭堅 《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以 張良 、 韓信 之才,不識為國士。”

(2).一國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荀子·子道》:“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 王先謙 集解:“國士,一國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改翰林為囯士,謂其學識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報也。”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匿瑕

(1).比喻人器量大能包容。《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晉書·陳騫傳》:“ 騫 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績。” 唐 陸贄 《興元論續從賊中赴行在官等狀》:“愚智兼納,洪纖靡遺,蓋之如天,容之如地,垂旒黈纊而黜其聰察,匿瑕藏疾而務於包含。” 宋 蘇軾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聰明齊聖,陳錫載周,含垢匿瑕而察於求賢,卑宮菲食而侈於養士,士豈輕於千里?”

(2).掩藏缺點。 唐 姚崇 《執鏡誡》:“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屢照,君子是效。”

淄澠

(1). 淄水 和 澠水 的並稱。皆在今 山東省 。相傳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則難以辨別。《戰國策·齊策六》:“黃金橫帶而馳乎 淄 澠 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呂氏春秋·精諭》:“ 孔子 曰:‘ 淄 澠 之合者, 易牙 嘗而知之。’” 清 吳偉業 《贈松江別駕日照安肇開》詩:“二水 淄 澠 杯酒合,三山樓觀畫圖裝。”

(2).比喻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事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渾然千里, 淄 澠 一亂。” 倪璠 註:“喻當時貴賤混亂,盡被擄辱矣。”《舊唐書·馬懷素傳》:“或古書近出,前志闕而未編;或近人相傳,浮辭鄙而猶記。若無編録,難辨 淄 澠 。” 清 阮元 《與友人論古文書》:“ 元 嘗取以置之兩 漢 書中誦之擬之, 淄 澠 不能同其味,宮徵不能壹其聲,體氣各殊,弗可強已。”

孫陽

(1).即 伯樂 。《莊子·馬蹄》“及至 伯樂 曰:‘我善治馬’” 唐 陸德明 釋文:“ 伯樂 姓 孫 ,名 陽 ,善馭馬。 石氏 《星經》云:‘ 伯樂 ,天星名,主典天馬, 孫陽 善馭,故以為名。’”《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驥躊躇於弊輂兮,遇 孫陽 而得代。” 王逸 註:“ 孫陽 , 伯樂 姓名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雖有 孫陽 之手,而無騏驥之足,則不得致千里矣。” 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此時若遇 孫陽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 金 元好問 《虞坂行》詩:“ 孫陽 騏驥不竝世,百萬億中時有一。”

(2).複姓。 漢 有 孫陽放 。見《通志·氏族四》。

網羅

(1) 捕捉魚和禽獸的用具,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2) 多方面地搜求、招致

網羅人才

(3) 比喻法律,法網

並集

又稱“和集”。設a、b為兩個集合,則由屬於a或屬於b的所有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a與b的“並集”,簡稱a與b的“並”。記作a∪b,如圖所示。求並集是集合的基本運算之一,相當於算術中的加法,滿 * 換律和結合律。 

【並集】又稱“和集”。設a、b為兩個集合,則由屬於a或屬於b的所有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a與b的“並集”,簡稱a與b的“並”。記作a∪b,如圖所示。求並集是集合的基本運算之一,相當於算術中的加法,滿 * 換律和結合律。

旗幟

(1) 各種旗子的總稱

鮮紅的旗幟迎風飄揚

(2) 比喻有代表性的某種思想、學說或政治力量

先登

(1).先於眾人而登。《左傳·隱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鄭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韓非子·內儲說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上宅。”《漢書·酈商傳》:“從攻 長社 ,先登,賜爵封 信成君 。”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答王尚書送生口書》:“在此諸軍,實增募勇,既壯尚書之節,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繼光傳》:“ 繼光 先登,左右軍繼之。”

(2).指先鋒。《後漢書·段熲傳》:“追討南度 河 ,使軍吏 田晏 、 夏育 募先登。”《三國志·吳志·丁奉傳》:“ 秦 為先登,屯於 黎漿 ,力戰有功,拜左將軍。”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

(3).比喻出眾的人才。 唐 柳宗元 《送婁圖南秀才游淮南將入道序》:“相與稱其文……鹹推讓為先登。”亦比喻優良的物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豌豆》:“豌豆種出西 胡 ,今北土甚多……百穀之中,最為先登。”

為國

治國。《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 邢昺 疏:“為,猶治也。”《戰國策·秦策三》:“善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管子·國蓄》:“凡將為國,不通於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顧 楚 之為國, 唐 之為天下,當其時皆何如?”

多士

古指眾多的賢士。也指百官。《書·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詩·大雅·文王》:“濟濟多士, 文王 以寧。” 晉 盧諶 《答魏子悌》詩:“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北齊書·慕容紹宗傳》:“公既身控神兵,心執忠義,忽欲殲夷多士,謂非長策,深願三思。”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羣英。” 清 黃遵憲 《陸軍官學校開校》詩:“廣廈千萬間,多士宅爾宅。”

還鄉

返回鄉里。《南史·劉之遴傳》:“ 武帝 謂曰:‘卿母年德並高,故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老弟,你這年紀正好給朝廷出力,為什麼倒要告退還鄉。” 聞一多 《紅燭·太陽吟》詩:“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又逼走了遊子底一出還鄉夢。”

反轉方向。鄉,通“ 向 ”、“ 嚮 ”。《莊子·漁父》:“顧見 孔子 ,還鄉而立。”

庭闈

內舍。多指父母居住處。《文選·束晳〈補亡〉詩》:“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註:“庭闈,親之所居。” 唐 張九齡 《酬宋使君見詒》詩:“庭闈際海曲,軺傳荷天慈。” 清 劉大櫆 《少宰尹公行狀》:“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訓,言動皆必以禮。”因用以稱父母。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詩:“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刻章琢句獻天子,釣取薄祿歡庭闈。”

池館

亦作“ 池舘 ”。池苑館舍。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惠氣湛兮帷殿肅,清陰起兮池館涼。” 宋 韓維 《登湖光亭》詩:“雪盡塵消徑露沙,公家池舘似山家。”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侍御有池館在 柘溪 ,去城絶遠。”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應須

(1).應當;應該。 唐 杜甫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人物應須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殘遊記》第十回:“你既明白這個道理,應須知道好即是壞,壞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個道理。”

(2).一應所需。《資治通鑑·唐肅宗至德元載》:“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隴西郡 司馬 劉秩 試守右庶子……應須士馬、甲仗、糧賜等,並於當路自供。”

畏友

品德端重,讓人敬畏的朋友

此書朝夕觀之,使人若居嚴師畏友之間。——陸游《跋王深甫先生書簡二》

衿佩

指青年學子。語出《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傳:“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組綬。” 明 李東陽 《擬進<憲宗純皇帝實錄>表》:“衿佩三千,聽橋門之警蹕;豆籩十二,增 闕里 之褒崇。”

拭目

擦亮眼睛。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視。《漢書·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 顏師古 註:“言改易視聽,欲急聞見善政化也。”《南史·張融傳》:“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宋 陸游 《上殿札子》:“天下傾耳拭目之時,所當戒者,惟嗜好而已。”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神道碑銘》:“羣公拭目,翩然南返。”

薰蒸

(1).煙燻氣蒸。《參同契》卷上:“若能練己,則真氣薰蒸遍於一身。”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余偶見一醫僧解犀……以極薄紙裹置於懷中,近肉,以人氣蒸之,候氣薰蒸浹洽,乘熱投臼中急擣,應手如粉。因知人氣之能粉犀也。” 明 何孟春 《餘冬序錄摘鈔》卷二:“鉛氣有毒……業久之家,長幼為毒薰蒸,多萎黃,旋致風攣癱軟之疾,不得其壽而斃。”

(2).薰陶。 宋 司馬光 《上謹習疏》:“上行下效謂之風,薰蒸漸漬謂之化。” 明 張居正 《與中丞孫淮海書》:“今惟積此真意,漸次薰蒸,假以一二年,庶可少變。” 清 戴名世 《<禹貢錐指>序》:“會今天子聰明神聖,四海之內薰蒸浸漬,莫不彈冠振衿輻輳而出。”

(3).猶蒸騰。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啊!掌舵的人早已被私慾薰蒸在三十三天之上,同人們距離太遠,早已不能理解人們的情緒了。”

詩詞推薦

送羅文學赴福建考官原文_送羅文學赴福建考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