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燮的《以鑒贈趙制置》
全文:
吁嗟此鑒,惟銅之精。
磨之治之,瑩乎其明。
其明維何,洞燭毫髮。
非由外至,實自中發。
我有良友,天支之英。
雄鎮江淮,為時長城。
我寶此鑒,持以贈之。
此鑒此心,昭晰無疑。
鑒揭於斯,中涵萬象。
物自不逃,初非鑒往。
人心至神,無體無方。
有如斯鑒,應而不藏。
鑒以塵昏,心以欲翳。
欲全其明,盍去其累。
經武折衝,厥任匪輕。
勿貪小利,勿徇虛名。
律身惟謹,上功必實。
欺心不萌,精忠貫日。
選擇僚佐,為已強助。
眾明翼之,厥光彌著。
昔者武侯,發教群下。
孜孜求益,不自滿假。
陸抗摧敵,東還樂鄉。
貌無矜色,謙沖如常。
兩賢之心,惟其罔蔽。
千載凜然,猶有生氣。
惟君天資,無歉古人。
願如斯鑒,光景常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無體
(1).謂行禮中沒有一定的動作儀式。《禮記·孔子閒居》:“ 孔子 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孔穎達 疏:“非有升降揖讓之禮,故為無體之禮也。”
(2).沒有形體。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義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訓》:“其動無形,其靜無體。” 高誘 註:“無形無體,道之容也。”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道生》:“道之為物……指之無體,象之無容。” 唐 張說 《陳州龍興寺碑》:“觀夫廣大無相者,虛空也,四輪依之而住;精微無體者,佛性也,萬法因之以生。”
(3).沒有一定的體式或格式。《舊唐書·音樂志三》:“六變有成,三登無體。”
無方
(1) 不得法;方法不對
經營無方
(2) 沒有固定的方向、處所、範圍
袁燮名句,以鑒贈趙制置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