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自處真得策,身外百悉都擲置
司馬光 《同聖民過楊之美聽琵琶女奴彈啄木曲親諸公所》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同聖民過楊之美聽琵琶女*奴彈啄木曲親諸公所》
全文:
坐曹據案心目疲,出門上馬行何之。
闕然久不見這美,率意共往初無期。
正逢攬轡欲有適,為我卻解連環羈。
閒軒適足容數客,夏木初繁有佳色。
呼兒取次具杯盤,青眼相逢喜無極。
檀槽錦帶小青娥,妙質何須夸綺羅。
按弦運撥驚四麻,當今老手誰能過。
彈為幽鳥啄寒木,園林颯颯風雨和。
喙長爪短躍更上,丁丁取蠹何其多。
曲終拂羽忽飛,去不覺酒盡朱顏酡。
已聞啄木趨,又聞啄木歌。
雄文更復值絕藝,有如天際傾長河。
今朝壯觀誠極樂,去此將奈寂寞何。
歸來解帶豁胸腹,坐踞胡床仰看懷。
從今三日不洗耳,耳內泠泠有殘曲。
人間何物號富貴,紆紫懷金盡虛器。
知君自處真得策,身外百悉都擲置。
太學餐錢月向何,客來取酒現醒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自處
(1).安置自己。《楚辭·九章·悲迴風》:“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若椒以自處。”《史記·李斯列傳》:“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宋 王安石 《謝孫龍圖啟》:“伏念某蕞爾之材,儻然而仕,進有官謗,未嘗不憂,退無私田,可以自處。” 孫中山 《革命最後一定成功》:“如果 陳炯明 再打回 廣州 ,試問商團諸君何以自處呢?”
(2).猶自居;自持。《宋書·劉湛傳》:“既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 宋 蘇轍 《上曾參政書》:“方今羣公在朝,以君子長者自處,而優容天下彥聖有技之士,士之有言者,可以安意肆志而無患,然後知士之生於今者之為幸。” 清 朱嘉徵 《樂府廣序·魏風相和曲》:“﹝ 魏武 ﹞但託喻 周公 吐哺,以 西伯 自處,舉明辟付之後人,此為英雄欺人。”
(3).自己處理;對待自己。《太平廣記》卷七六引《國史異纂》及《紀聞·李淳風》:“ 唐 太史 李淳風 ,校新曆,太陽合朔,當蝕既,於占不吉。 太宗 不悅曰:‘日或不食,卿將何以自處?’曰:‘如有不蝕,臣請死之。’”《新五代史·雜傳五·裴迪》:“﹝ 梁 ﹞ 太祖 乃牓門,以兵事自處,而以貨財獄訟一切任 迪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倘然他始終不應這句話,這 十三妹 雷厲風行一般的性子,果然鬧出一個大未完來,不但想不出自己這條身子何以自處,請問這是一樁什麼事,成一回什麼書?” 劉*少*奇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六:“他在私人問題上善於自處,沒有必要卑躬屈節地去要求人家幫助。”
(4).獨自居住。《後漢書·河間孝王開傳》:“ 翼 於是謝賓客,閉門自處。” 南朝 梁 沉約 《答庾光祿書》:“忌日制假,應是 晉 宋 之間,其事未久,制假前止是不為宴樂,本不自封閉,如今世自處者也。” 唐 元稹 《鶯鶯傳》:“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於喧譁之下,或勉為語笑,閒宵自處,無不淚零。”
得策
謂謀略得當。 宋 司馬光 《初到洛中書懷》詩:“早避喧煩真得策,未逢危辱好收功。”《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年》:“ 襄陽 居 江 淮 上流,乃 川 陝 襟喉之地,以 橫 鎮撫,誠為得策。” 毛澤*東 《中共中央關於西藏工作方針的指示》:“這就是短期內改編 藏 軍和成立軍政委員會是否可能和得策的問題。”
身外
自身之外。 晉 陸機 《豪士賦》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説。豈識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四:“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清 陸次雲 《出門》詩:“堂上有慈親,身外無昆季。”
擲置
丟棄。《百喻經·小兒得大龜喻》:“汝但擲置水中,即時可殺。” 宋 司馬光 《同張聖民過楊之美聽琵琶女*奴彈啄木曲觀諸公所贈歌明日投此為謝》詩:“如君自處真得策,身外百愁都擲置。”
司馬光名句,同聖民過楊之美聽琵琶女奴彈啄木曲親諸公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