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仲深的《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六·其六·至正新銅錢》

全文:
金工採得首山銅,范合全憑橐籥功。
輪廓迴環函太極,圓方相亞啟鴻濛。
五銖榆莢非今制,陰縵陽文在昔同。
母子權行歸至正,慳囊已免一錢空

張仲深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母子

(1).母親和兒子。《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別離。”《水滸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複詞,偏於“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 清 翟灝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雲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

權行

謂審時度勢,變通而行。《後漢書·丁鴻傳》:“昔 伯夷 、 吳札 亂世權行,故得申其志耳。” 李賢 註:“皆權時所行,非常之道也。”

至正

(1).最中正之道。《莊子·駢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郭象 註:“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禮記·禮運》:“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 陳澔 集說:“王居其中,此心何所為哉?不過守君道之至正而已。”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先帝曰:‘興吾六州善心者, 田興 也。使 興 弘吾至正,不亦可乎!’”

(2).最正常。《史記·曆書》:“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興,而順至正之統也。”

慳囊

(1).聚錢器。即撲滿。口小,錢易入不易出,故稱。 宋 范成大 《催租行》:“牀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

(2).喻慳吝者的錢袋。 宋 李之儀 《次韻見問》:“近免竹筒費月費,主人時亦破慳囊。”《黃金世界》第十九回:“ 建威 道:‘該總理既稱殷實,何不自解慳囊,一定要招洋股做什麼呢?’”

一錢

(1).一文錢。亦指極少的錢。《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 唐 李白 《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2).表數量。一兩的十分之一。《朱子語類》卷十六:“如秤子釘盤星上加一錢,則稱一錢物,便成兩錢重了。”《宋史·律曆志一》:“以御書真草行三體 淳化 錢,較定實重二銖四絫為一錢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為一稱之則。”按,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以錢代銖》:“古算法二十四銖為兩……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兩,而有錢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錢幣之錢,非數家之正名。”

(3). 清 時 吳 俗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板兒》:“今 吳 俗猶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此舊語之未泯者也。”

張仲深名句,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六·其六·至正新銅錢名句

詩詞推薦

母子權行歸至正,慳囊已免一錢空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