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直原文

三寸春膏已堪慰,保陽深透訝希蒙。

報齊各屬俟繼奏,沾六迤西信早通。

南府災黎庶有救,東疆緩賦惠無窮。

諭教絜矩毋靳澤,聞一知十或可同。

詩詞問答

問: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直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九

2. 京城於二月初五夜得雨三寸已為慰懷今據梁肯堂奏保定同時得雨連宵達旦入土深透其各屬是否普沾俟報齊另奏等語北地春蒙渥澤實為罕覯

參考注釋

三寸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春膏

(1).指春雨。 唐 李鹹用 《春晴》詩:“簷滴春膏絶,憑欄晚吹生。良朋在何處?高樹忽流鶯。”

(2).紙名。參見“ 春膏紙 ”。

(3).春天肥沃的泥土。 元 任士林 《吉祥草賦》:“方其根移露本,盆壅春膏,擬紫莖之逞瑞,伉蘭蕙於亭皋。”

深透

指程度較徹底

南府

(1).指尚書省。因位於宮廷之南,故稱。《北史·柳虯傳》:“以 虯 為行臺郎中, 諏 為北府屬,並掌文翰。時人為之語曰:‘北府 裴諏 ,南府 柳虯 。’”

(2). 宋 時稱 開封府 為南府。《宋史·畢士安傳》:“ 士安 沒後, 真宗 謂 寇準 等曰:‘ 畢士安 ,善人也,事朕南府、東宮,以至輔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風。’”

(3). 遼 建國前的部落集團之一。《遼史·營衛志下》:“其先曰 撒里本 , 阻午可汗 之世,與其兄 益古 分營而領之,曰 乙室部 。 會同 二年,更夷離堇為大王。隸南府。”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遙輦氏 八部以 迭剌部 為核心的五部和以 乙室部 為核心的三部,原來分別組成兩個部落集團,稱‘北府’、‘南府’。”

(4). 清 乾隆 時,移 內中 、 和樂 、 內學 等太監,習藝於 南花園 ,隸內務府,因稱南府,以別於 西華門 內的內務府。

災黎

災民。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妖言惑眾》:“ 江 南北大旱,民人飢饉, 方榮升 竊謂災黎易動,起意倡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辛酉工賑》:“﹝ 明安 ﹞特建席棚以處災黎,凡活者數百萬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雖然這些也是窮人,然而比較起被災的地方那些災黎,是那一處輕,那一處重呢?”

有救

還來得及搶救、挽救或補救

無窮

沒有窮盡;沒有止境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樂亦無窮。——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無窮逸致。——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受享無窮。——清· 黃宗羲《原君》

傳之無窮。

後患無窮

無窮的悔恨

諭教

曉諭教誨。《管子·宙合》:“故諭教者取辟焉。” 漢 劉向 《說苑·君道》:“諭教猶未竭也。”《資治通鑑·漢文帝前六年》:“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 胡三省 注引 顏師古 曰:“諭,曉告也。”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聞一知十

聽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聰明之甚,能舉一反三

詩詞推薦

直原文_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