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

作者:張仲深 朝代:元代

原文

金工採得首山銅,范合全憑橐籥功。

輪廓迴環函太極,圓方相亞啟鴻濛。

五銖榆莢非今制,陰縵陽文在昔同。

母子權行歸至正,慳囊已免一錢空。

詩詞問答

問:《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六·其六·至正新銅錢》的作者是誰?答:張仲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仲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金工

金屬的各種加工工作的總稱

橐籥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煉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猶今之風箱。《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吳澄 註:“橐籥,冶鑄所以吹風熾火之器也。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扁於內者,籥也。”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圓空鏡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騰為煙雲,盤旋氤氳,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動而生風,是虛能於無生有,變幻無窮;而氣不鼓動則無,是有限矣。然則孰鼓其橐籥令生氣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晉 陸機 《文賦》:“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 唐 陳九流 《賦得春風扇微和》詩:“喜見陽和至,遙知橐籥功。”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一日賢太守,與我觀橐籥,往往獨自語,天帝相唯諾。”

(3).喻指本源。《隋書·經籍志一》:“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沉大成 《學福齋雜著·華嚴字母跋》:“第聽太師奏樂,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聲,無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曉然《華嚴》字母為一切音之橐籥,實有裨於國小,豈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髮,化育。 宋 李綱 《<易傳內篇>序》:“生生之謂易,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三者渾淪而不相離……刻彫眾形,橐籥萬物,自有形至於無形,自有心至於無心。” 姚華 《曲海一勺·原樂》:“夫禮樂者,橐籥於元氣,根荄於人情,羣生仰其米鹽,萬化資其麴櫱。”

輪廓

(1)

(2) 表示物件或人像外形的線條

在好年景里耕地面積的輪廓擴大了

(3) 一種不襯明暗而強調外形線的素描式樣

山的崎嶇的輪廓

(4) 事情的概況

他介紹了工程的輪廓

迴環

(1).循環往復。《關尹子·四符》:“五行之運,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迴環不已。” 唐 李嶠 《汾陰行》:“道傍古老長嘆息,世事迴環不可識。” 宋 王安石 《即事》詩之三:“眇眇萬古歷,迴環今幾周?”

(2).指反覆。 清 黃宗羲 《復秦燈岩書》:“忽奉手書,迴環不能釋手。”

(3).環繞。 唐 令狐楚 《賦山》詩:“山,聳峻,迴環,滄海上,白雲間。” 宋 蘇舜欽 《關都官孤山四照閣》詩:“旁觀竹樹迴環翠,下視湖山表里清。” 元 耶律楚材 《復用前韻》:“門外迴環皆碧水,亭中坐臥得青山。”

亦作“廻環”。1.周行;循環。《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飛奔互流綴,緹彀代廻環。” 李周翰 註:“廻環,周行也。” 唐 韓愈 《劉生》詩:“天星迴環數纔周,文學穰穰囷倉稠。” 明 何景明 《昔游篇》:“星樞常不轉,海岳自廻環。”

(2).反覆;來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 揚雄 《解嘲》,雜以諧謔,迴環自釋,頗亦為工。” 唐 白居易 《醉後贈人》詩:“香毬趁拍迴環匼,花盞拋巡取次飛。” 郁達夫 《采石磯》:“‘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 羲和 快著鞭。’迴環念了兩遍之後,背後的園門裡忽而走了一個人出來。”

(3).環繞。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眾流迴環,嚴設龍蛇之府;羣峰拱衛,秀為真聖之都。” 清 杜岕 《過隱仙道院》詩:“古樹半身在,迴環有竹林。” 柔石 《夜底怪眼》:“往常的有一種灰白的水鳥,每當太陽落下最後底光在西山之巔的時候,它們總飛出來在 寶城 底城上,迴環的翱翔三圈。”

太極

(1).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謂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是宇宙萬物之原。《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 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裡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圓方

(1).古代盛菜餚的器具。《文選·張衡<南都賦>》:“珍羞琅玕,充溢圓方。” 李善 註:“圓方,器也。” 漢 王粲 《公讌》詩:“佳肴充圓方,旨酒盈金罍。” 清 錢謙益 《重陽次日徐二爾從饋糕蟹》詩:“餚具圓方雜醢熬,白衣今日送衡茅。”

(2).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因以“圓方”代稱天地。語出《淮南子·本經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 唐 劉禹錫 《楚望賦》:“圓方相涵,游氣杳冥。”

(3).謂隨物賦形,或方或圓。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委曲》:“道不自器,與之圓方。” 宋 范仲淹 《金在熔賦》:“因烈火而變化,逐懿範而圓方。”

相亞

相近似;相當。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 吳孫峻 殺 朱主 ,埋於 石子岡 。 歸命 即位,將欲改葬之,冢墓相亞,不可識別。”《北史·裴莊伯傳》:“﹝ 莊伯 ﹞文筆與 敬憲 ( 裴敬憲 )相亞。”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此二處不隸鐘鼓司,而時道有寵,與 暖殿 相亞焉。”

鴻濛

見“ 鴻蒙 ”。

五銖

(1).即五銖錢。《後漢書·公孫述傳》:“ 蜀 中童謠言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 清 顧炎武 《錢 * 》:“ 漢 承 秦 半兩,已為莢錢,為四銖,為三銖,為五銖,為赤仄,為三官。”

(2).見“ 五銖衣 ”。

榆莢

榆樹結的果

陽文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鑄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紋

在昔

從前;往昔。《書·洪範》:“我聞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陳其五行。” 漢 班固 《東都賦》:“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習詐而夸,著流風於在昔;多盜與訟,號難治於當今。”

母子

(1).母親和兒子。《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別離。”《水滸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複詞,偏於“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 清 翟灝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雲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

權行

謂審時度勢,變通而行。《後漢書·丁鴻傳》:“昔 伯夷 、 吳札 亂世權行,故得申其志耳。” 李賢 註:“皆權時所行,非常之道也。”

至正

(1).最中正之道。《莊子·駢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郭象 註:“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禮記·禮運》:“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 陳澔 集說:“王居其中,此心何所為哉?不過守君道之至正而已。”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先帝曰:‘興吾六州善心者, 田興 也。使 興 弘吾至正,不亦可乎!’”

(2).最正常。《史記·曆書》:“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興,而順至正之統也。”

慳囊

(1).聚錢器。即撲滿。口小,錢易入不易出,故稱。 宋 范成大 《催租行》:“牀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

(2).喻慳吝者的錢袋。 宋 李之儀 《次韻見問》:“近免竹筒費月費,主人時亦破慳囊。”《黃金世界》第十九回:“ 建威 道:‘該總理既稱殷實,何不自解慳囊,一定要招洋股做什麼呢?’”

一錢

(1).一文錢。亦指極少的錢。《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 唐 李白 《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2).表數量。一兩的十分之一。《朱子語類》卷十六:“如秤子釘盤星上加一錢,則稱一錢物,便成兩錢重了。”《宋史·律曆志一》:“以御書真草行三體 淳化 錢,較定實重二銖四絫為一錢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為一稱之則。”按,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以錢代銖》:“古算法二十四銖為兩……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兩,而有錢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錢幣之錢,非數家之正名。”

(3). 清 時 吳 俗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板兒》:“今 吳 俗猶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此舊語之未泯者也。”

詩詞推薦

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原文_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