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諡法》
全文:
桀紂匪惡名,桓靈詎醜謚。
鄭樵論之詳,吾亦韙其議。
四君自惡君,不因名謚被。
如唐德宋光,明之肅顯輩。
豈弗耀佳稱,寧無愧字義。
臣子議君父,虧名亦非事。
此語既不刊,吾謂謚可廢。
三代直道行,斯民公論備。
惟視所行哉,虛譽誠無濟。
參考注釋
臣子
君主時代的官吏
君父
(1).對父為國君者的稱呼。《左傳·僖公五年》:“ 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國語·晉語一》:“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 清 葉廷琯 《吹網錄·立忠王璵為太子》:“被譖獲全,亦恩由君父,何得歸功臣下。”
(2).特稱天子。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昔 耿弇 不俟 光武 ,亟擊 張步 ,言不以賊遺於君父也。” 唐 元稹 《贈田弘正父庭玠等》:“朕以眇身,欽承大寳,為億兆人之君父,奉十一聖之宗祧。” 宋 蘇軾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札子》:“只為朝廷惜錢,不為君父惜民,類皆如此。” 清 孫枝蔚 《句容遇顏含章請予題二顏公祠》詩:“後來君父屢蒙塵,未聞宵小戒朝端。”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三》:“從前的排斥外來學術和思想,大抵專靠皇帝;自 六朝 至 唐 宋 ,凡攻擊佛教的人,往往說他不拜君父,近乎造*反。”
虧名
損害名譽。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雖無識,惟利是視。至於虧名損實,為國為身,知其不可,不敢妄冒。”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虧名為辱,虧形次之,是以每一念來,忽若有遺。”
乾隆名句,詠諡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