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朗齋原文
偶憩虛朗齋,因悟虛朗理。
譬之鏡照物,朗因虛其里。
設一物在中,弗能照二矣。
處事何不然,泰山蔽於指。
詩詞問答
問:虛朗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虛朗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六
參考注釋
譬之
謂把它比方作。《論語·子張》:“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之 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鏡照
(1).鑑察;明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夫人主之所以鏡照者,諸侯之士徒也,今諸侯之士徒,皆私門之黨也。” 漢 揚雄 《劇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作民父母,為天下主,執粹清之道,鏡照四海,聽聆風俗。”
(2).用鏡子照。 明 張鼐 《瀛州亭賦》:“希希夷夷,雅雅魚魚,其觀世也,類鏡照之不疲。”
一物
(1).一種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為一物枉其時,明君聖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史記·周本紀》:“此一物足以釋 西伯 ,況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清 鄭燮 《同起林上人重訪仁公》詩之三:“莫教輕一物,可待報他生。” 馬南邨 《燕山夜話·共通的門徑》:“沒有無所不知的博學之士,也沒有隻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專門家。”
(2).同類物;同一事。《周禮·夏官·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藥有用根,或用莖葉,雖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達其理,未可妄用。”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雲耶,電耶,雨耶,雪耶,實一物也,不過因熱度之異而變耳。”
(3).猶一事。《禮記·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鄭玄 註:“物猶事也。” 南朝 梁武帝 《報侯景書》:“朕為萬乘之主,豈可失信於一物。”
(4).猶言一個標準。《墨子·尚賢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
處事
(1).辦事。《左傳·文公十八年》:“先君 周公 制 周 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國語·魯語下》:“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 唐 韓愈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 房武 ﹞歷十二官,處事無纖毫過差。” 沙汀 《淘金記》四:“一個人信用要緊,我們又是才到社會上來處事的。”
(2).六書之一。即指事。《周禮·地官·保氏》“五曰六書”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 孫詒讓 正義引 許慎 《<說文解字>敘》:“《周禮》八歲入國小,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參見“ 指事 ”。
不然
(1)
不是這樣,並非如此
其實不然
(2)
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不然,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3)
否則,錶轉折,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我得早點去,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4)
否則
要去就別遲到,不然,就甭去了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