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諡法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諡法原文

桀紂匪惡名,桓靈詎醜謚。

鄭樵論之詳,吾亦韙其議。

四君自惡君,不因名謚被。

如唐德宋光,明之肅顯輩。

豈弗耀佳稱,寧無愧字義。

臣子議君父,虧名亦非事。

此語既不刊,吾謂謚可廢。

三代直道行,斯民公論備。

惟視所行哉,虛譽誠無濟。

詩詞問答

問:詠諡法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諡法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九

2. 葉

參考注釋

桀紂

桀和紂,相傳都是暴君,後泛指暴君

惡名

醜惡的名聲

惡名遠揚

桓靈

東漢 末世 桓帝 與 靈帝 的並稱。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 桓 靈 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 幽 厲 昔崩亂, 桓 靈 今板蕩。”

醜謚

具有貶義的諡號,惡謚。《新唐書·宋慶禮傳》:“禮部員外郎 張九齡 申駁曰:‘ 慶禮 國勞臣,在邊垂三十年……其功可推,不當醜謚。’”

無愧

沒有什麼對不起別人之處

於心無愧

字義

字詞的意義。《魏書·儒林傳·孫惠蔚》:“今求令四門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祕書省專精校考,參定字義。” 唐 陳夷行 《<九經字樣>奏狀牒文》:“或經典相承,與字義不同者,具引文以註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商 妾頗認得字義,見了府牒,不敢不信。”

臣子

君主時代的官吏

君父

(1).對父為國君者的稱呼。《左傳·僖公五年》:“ 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國語·晉語一》:“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 清 葉廷琯 《吹網錄·立忠王璵為太子》:“被譖獲全,亦恩由君父,何得歸功臣下。”

(2).特稱天子。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昔 耿弇 不俟 光武 ,亟擊 張步 ,言不以賊遺於君父也。” 唐 元稹 《贈田弘正父庭玠等》:“朕以眇身,欽承大寳,為億兆人之君父,奉十一聖之宗祧。” 宋 蘇軾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札子》:“只為朝廷惜錢,不為君父惜民,類皆如此。” 清 孫枝蔚 《句容遇顏含章請予題二顏公祠》詩:“後來君父屢蒙塵,未聞宵小戒朝端。”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三》:“從前的排斥外來學術和思想,大抵專靠皇帝;自 六朝 至 唐 宋 ,凡攻擊佛教的人,往往說他不拜君父,近乎 * 。”

虧名

損害名譽。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雖無識,惟利是視。至於虧名損實,為國為身,知其不可,不敢妄冒。”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虧名為辱,虧形次之,是以每一念來,忽若有遺。”

不刊

不可改易。古代的文書刻在竹簡上,錯了就削去,這叫“刊”

此地學不刊之說也。——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三代

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開築,北起 九原 (今 內蒙古 包頭市 西北),南至 雲陽 (今 陝西 淳化 西北),是聯結 關中 平原與 河套 地區的主要通道。《史記·蒙恬列傳論》:“吾適北邊,自 直道 歸,行觀 蒙恬 所為 秦 築 長城 亭障,塹山堙谷,通 直道 ,固輕百姓力矣。”《新民晚報》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來是一條專供軍隊大規模進攻的寬闊大道……全長一千四百里。由於是‘直道’,因此遇山開山,遇溝填溝,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張衡傳》:“帝上 太行 ,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書·太祖紀》:“車駕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

(3).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禮記·雜記》:“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韓非子·三守》:“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 唐 呂岩 《促拍滿路花》詞:“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嘆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終不可行!’”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公論

(1) 公正或公眾的評論

是非自有公論,不是某一個人說了就算

(2) 公理;定理

虛譽

無實的空名

無濟

即“無濟於事”,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

迄無濟。——《聊齋志異·促織》

詩詞推薦

詠諡法原文_詠諡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