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由來自坦夷,休迷佛學惑他岐

羅從彥勉李願中五首·其一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羅從彥的《勉李願中五首·其一》

全文:
聖道由來自坦夷,休迷佛學惑他岐
死灰槁本渾無用,緣置心官不肯思。

羅從彥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聖道

(1).聖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漢 揚雄 《法言·問明》:“甚矣,聖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不師聖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 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今聖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見聖道之全者惟 顏子 。”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經有了‘ 大成至聖文宣王 ’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聖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

(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聖諦”與“八正道”的合稱。《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聖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聖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浄土。” 宋 陸游 《自警》詩:“聖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參見“ 八正道 ”。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坦夷

坦率平易。 清 先著 《張南邨先生傳》:“ 南邨 為人,坦夷近情,不為矯激之言,不為崖異之行。”

佛學

佛教的學問。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下:“始 晉 初為佛學者皆從其師姓,如 支遁 本姓 關 ,從 支謙 學,故為 支道安 。” 明 李贄 《復鄧石陽》:“一無緊要居士,能以幾句閒言語,能使天下人盡棄妻子功名,以從事於佛學乎?” 孟祥才 《梁啓超傳》二:“ 康有為 的教學內容,不是當時通行的‘四書’‘五經’、陳腐八股,而是以 孔 學、佛學、 宋 明 理學為體,以史學、西學為用。”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序論:“ 中國 佛學是隨著由 印度 傳來的佛教而產生的一種宗教哲學。”

他岐

(1).指岔道,歧路。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迴首卿相位,通途無他岐;豈論校書郎,袍笏光參差。”

(2).指左道,邪道。 明 李東陽 《書耿氏家藏公牘後》:“當是時,非大家世族而能以儒為籍,不為他岐異術所汩,又幸而不罹於坑焚之厄,以待圖籍之收,蓋亦難矣。”

羅從彥名句,勉李願中五首·其一名句

詩詞推薦

  • 感遇二十五首

    張耒宋代〕穰侯抵關中,頗畏諸侯客。搜車計已遲,終困范公策。庸夫吝富貴,百計私自惜。勢移禍敗至,智巧竟何益。至公
  • 緣識

    宋太宗宋代〕無名大道氣雄雄,日月昭明顯聖功。舒捲好將浮世譽,亦同天上在人中。
    聖道由來自坦夷,休迷佛學惑他岐 詩詞名句
  • 答吳子真

    於石宋代〕子居金華山之東,我居金華山之西。東西相望二百里,半面未識心相知。扳條采榮遠莫致,夢中往往或見之。子持
    聖道由來自坦夷,休迷佛學惑他岐 詩詞名句
  • 往回臨安口號八首

    蘇泂宋代〕高麗寺里訪詩僧,嬾上湖船獨自行。行到寺前人跡少,不知傍有白雲迎。
  • 飛雲頂

    王漸逵明代〕飛雲杳何許,疑是祝融宮。石室自昏曉,太虛惟渺濛。瑞氣多浮夜,涼雲半礙空。會當凌八極,來此搆芳叢。
  • 上陽春/驀山溪

    佚名宋代〕兩日梅開,先占陽春小。鸞鳳偶雁行,飛舞畫堂交繞。稱觴盛旦,二老同年少。夫勸婦,弟酬兄,四喜人希有。靈
  • 度筰

    陸游宋代〕翩翩翻翻筰受風,行人疾走緣虛空,回觀目眩浪花上,小跌身裹蛟涎中。汗沾兩握色如菜,數乘此險私自怪。九折
  • 靜益書屋

    乾隆清代〕書齋秀而野,路便小棲遲。已是日長候,況當山靜時。隔林黃鳥喚,繞砌綠蕪滋。此處宜開卷,寧須諫宋琪。
  • 陽羨歌·山秀芙蓉

    蘇軾宋代〕山秀芙蓉,溪明罨畫。真游洞穴滄波下。臨風慨想斬蛟靈,長橋千載猶橫跨。解佩投簪,求田問舍。黃雞白酒漁樵
  • 送黃三峰僉憲山東

    王立道明代〕羨爾獨懷奇,為郎已後時。欲觀滄海日,不戀白雲司。繡斧承秋令,丹書屬夜思。寄車應問俗,更訪嶧山碑。
聖道由來自坦夷,休迷佛學惑他岐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