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詞臣五首·其四·故刑部尚書銜原刑部侍郎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少年困場屋,賢母授之經。

故學有淵源,於詩尤粹精。

經濟雖非卓,不失為老成。

以疾賜懸車,還鄉信循名。

迎鑾三於浙,祝釐兩入京。

倡和稱最多,頌中規亦行。

林下惟恂謹,文外無他營。

優遊登大耋,生賢沒亦榮。

詩詞問答

問:《五詞臣五首·其四·故刑部尚書銜原刑部侍郎錢陳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九

2. 詞臣退居林下齒爵學問足為搢紳領袖者惟錢陳群沈德潛二人余昔有二老江浙之大老句東南士大夫多欣羨之陳群浙之嘉興人康熙辛丑翰林雍正九年遷贊善薦歷侍講學士十三年直南書房尋改右通政乾隆元年丁母憂歸其母陳氏知書工繪事陳群少時母每勖之學有夜紡授經圖陳群嘗奏及余嘉而題之服闋補原官六年擢太僕卿累遷至刑部侍郎十七年得轉谷疾連疏乞解職準回籍調治廿二年命在籍食俸廿七年加尚書銜三十年賜其幼子錢汝弼為舉人皆南巡迎鑾時所加恩也再與香山九老矍鑠如舊冀其尚可再赴闕廷曾賜蔘以資頤養三十九年正月竟以疾卒於家聞而悼惜優恤有加祀賢良祠陳群深於詩學書法亦蒼老家居以後每歲錄寄御製詩百餘篇命之和陳群既和韻並寫冊頁以進冊必有跋字型或兼行草余甚愛之詩多不經人道語而其香山詩有鹿馴岩畔當童扶之句喜其超逸親為圖以賜及駐蹕香山覽其抵家奏即得二句雲香山適接還鄉信即景尤思扶鹿人於摺內批答之仍續成書幀寄示如此佳話今不可復得矣能無追念乎

參考注釋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場屋

穀場上的小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四》:“有人見黑狐醉臥場屋中。” 王厚禮 王可祥 《一個做了三年生產規劃的合作社》:“除了搞好田間生產以外,又抽出兩千多勞動日參加了其他基本建設,例如填大場、蓋場屋、築壩、開渠、作豆腐、推粉等。”

(1).戲場。 唐 元稹 《連昌宮詞》:“夜半月高絃索鳴, 賀老 琵琶定場屋。”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場屋》:“場屋者,於廣場之中而為屋,不必皆開科試士之地也……故戲場亦謂之場屋。”

(2).科舉考試的地方,又稱科場。 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詩:“空拳入場屋,拭目看京師。” 宋 歐陽修 《送徐生之澠池》詩:“名高場屋已得雋,世有龍門今復登。”《資治通鑑·唐武宗會昌六年》:“ 景莊 老於場屋,每被黜,母輒撻 景讓 。” 胡三省 註:“ 唐 人謂貢院為場屋,至今猶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顏氏》:“閨中人,身不到場屋,便以功名富貴似汝廚下汲水炊白粥。”

(3).引申指科舉考試。 宋 王禹偁 《贈別鮑秀才序》:“或門 * 墜者,繼其絶以第之;或場屋衰晚者,哀其窮以與之。” 阿英 《藝術家的故事·重塑杜甫像》:“經過一年多,突然有一個久困場屋、靠‘捻小像’為生的儒生來應募。”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經濟

(1) 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

我們農業經濟中的急速變化

(2) 生活用度;家境

經濟寬裕

經濟拮据

不失

(1).不偏離;不失誤。《易·隨》:“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穎達 疏:“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論衡·量知》:“御史之遇文書,不失分銖。” 劉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點差錯。”

(2).不遺漏;不喪失。《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義:“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之人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

(3).還算得上;不愧。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元》:“故蹈 元 之轍,不失為小乘;入 宋 之門,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吳蓀甫 乾笑著說:‘能進能退,不失為英雄。’”

老成

老練成熟;閱歷多而練達世事

幼年喪父使他變得少年老成

懸車

(1).形容險阻。 唐 杜甫 《提封》詩:“借問懸車守,何如儉德臨。” 仇兆鰲 註:“即所謂在德不在險。”參見“ 懸車束馬 ”。

(2).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作“縣車”。 三國 魏 繆襲 《輓歌詩》:“白日入 虞淵 ,懸車息駟馬。” 明 何景明 《古冢賦》:“哀懸車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云。 漢 班固 《 * 通·致仕》:“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老去避賢者……懸車,示不用也。”《舊唐書·李百藥傳》:“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

(4).借指七十歲。《周書·韋孝寬傳》:“ 孝寬 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

(5).指隱居不仕。《後漢書·陳寔傳》:“時三公每缺,議者歸之,累見徵命,遂不起,閉門懸車,棲遲養老。” 清 施閏章 《送孫豹人舍人歸揚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貴,不隕穫於貧賤,雖有蒲輪之徵,不改懸車之素,可謂皭然無忝處士者也。”

還鄉

返回鄉里。《南史·劉之遴傳》:“ 武帝 謂曰:‘卿母年德並高,故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老弟,你這年紀正好給朝廷出力,為什麼倒要告退還鄉。” 聞一多 《紅燭·太陽吟》詩:“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又逼走了遊子底一出還鄉夢。”

反轉方向。鄉,通“ 向 ”、“ 嚮 ”。《莊子·漁父》:“顧見 孔子 ,還鄉而立。”

迎鑾

迎接皇帝。鑾,鑾駕,皇帝的車駕。《新唐書·趙珝傳》:“ 昭宗 還 長安 ,詔入朝,賜號‘迎鑾功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 福昌 欲於十七日起事,蓋以是日上駐蹕 白澗 ,諸王大臣皆往迎鑾,乘其間也。”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適蹕路工程將次竣工,命余赴 汴 藩新任,在中途迎鑾。”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應答。語出《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禮記·樂記》:“倡和清濁。” 孔穎達 疏:“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

(2).指以詩詞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 陳後主 ﹞與倖臣各製歌詞,極於輕盪,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全憑著花月為媒,共佳人倡和傳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趙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舊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張,他人附和,以相呼應。《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 杜預 註:“不相違也。”《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宰相 盧攜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其後上無明君,朝無是非,諸名士乃爭相倡和,樹朋黨,然上下知畏清議, 漢 之賴以維持者數十年。”

(4).猶倡隨。特指夫唱婦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內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

最多

表示在數量上排名第一的事物。

例句:

毫無疑問,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規

(1).同圓規相符。《荀子·勸學》:“鞣以為輪,其曲中規。”

(2).引申為合乎準則、要求。《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詩》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恂謹

恭順謹慎。 明 袁宗道 《真正英雄從戰戰兢兢來》:“及其兢業以勅天命,吐握而憂淵冰,恂謹於鄉黨,踧踖於朝廷,抑何其戰戰兢兢也。” 清 袁枚 《新齊諧·吳子云》:“ 吳 亡後,兒頗恂謹,能守其業,家日以富。”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優遊

生活得十分閒適

優遊的生活

大耋

古八十歲曰耋。一說指七十歲。故以“大耋”指老年人,或指高齡。《易·離》:“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耊之嗟,凶。” 唐 孟郊 《晚雪吟》:“小兒擊玉指,大耋歌聖朝。” 宋 陸游 《書志》詩:“況今蒲柳姿,俛仰及大耋。” 清 姚鼐 《匯香七叔父八十壽序》:“大耋之年,於里中時會親族,康強娛樂,不知世有缺陷之事。”

生賢

(1).謂產生賢良的思想。 漢 王符 《潛夫論·交際》:“俗人之相於也,有利生親,積親生愛,積愛生是,積是生賢,情苟賢之,則不自覺心之親之,口之譽之也。”

(2).謂生養賢良之人。 宋 王安石 《賀生皇子表》之七:“燕禖饗德,方儲錫羨之祥;羆夢生賢,克協會昌之運。”《元史·后妃傳一·順帝答納失里皇后欽察氏》:“《嵩高》生賢,予篤懷於良佐;《關雎》正始,爾勉嗣於徽音。”

詩詞推薦

五詞臣五首·其四·故刑部尚書銜原刑部侍郎原文_五詞臣五首·其四·故刑部尚書銜原刑部侍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