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
全文:
宴處重尋舊,淹留怪此身。
是非方背俗,趨向且依仁。
講論青瑤重,文章白日新。
材謀強訓練,機務默經綸。
抱策期寧漢,潛輝豈避秦。
幽扉重蘚跡,永巷絕車轔。
奧域爭先到,夷途約荐臻。
方從三友益,肯顧一瓢貧。
學以充吾志,思期惠爾民。
如何迷要路,未得泛通津。
雖謂神龍屈,寧慚尺蠖伸。
廟堂方致理,岩穴肯遺人。
自顧蓬蒿跡,終非草莽臣。
佇期攜素業,相與奉嚴宸。
執己清成雪,謀邦銳應斤。
力求三代治,追復在昌辰。
參考注釋
廟堂
(1) 廟宇
(2) 指朝廷
致理
猶致治。《資治通鑑·唐文宗開成五年》:“致理之要,在於辯羣臣之邪正。” 唐 路貫 《和元常侍除浙東留題》:“ 謝安 致理逾三載, 黃霸 清聲徹九重。” 明 張居正 《請定面獎廉能儀註疏》:“臣等竊惟致理之道,莫急於安民生。”
岩穴
山洞
雲歸而岩穴暝。——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遺人
(1).劫後倖存者。《後漢書·劉盆子傳》:“時 三輔 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遺人往往聚為營保,各堅守不下。” 唐 元結 《舂陵行》:“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宋 曾鞏 《楚澤》詩:“蟲蟲旱氣連年有,寂寂遺人幾戶存。”
(2).猶後裔。 唐 游芳 《橋亭記》:“ 任 , 風 姓之國也,謡俗古遠,其 太昊氏 之遺人。”
(3).遺世之人;隱士。 唐 戴叔倫 《酬袁太祝長卿小湖村山居書懷見寄》詩:“背江居隙地,辭職作遺人。耕鑿資餘力,樵漁逐四鄰。” 宋 曾鞏 《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詩:“上有錦綉百頃之平田,山中遺人耕紫煙。”
(4).改朝換代後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劉須溪》:“他如 閩中 之 謝皋羽 , 徽州 之 胡餘學 , 慈谿 之 黃東發 ,自以中國遺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幾。”
周 代官名。地官之屬。掌管救濟、接待之事。《周禮·地官·遺人》:“掌邦之委積,以待施惠。鄉里之委積,以恤民之囏阨;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郊里之委積,以待賓客;野鄙之委積,以待覉旅;縣都之委積,以待凶荒。”《晉書·地理志上》:“遺人則十里有廬,廬有飲食。” 明 唐順之 《鎮江丹徒縣洲田碑記》:“古有遺人,掌客道路委積、賓旅廩餼之奉,其費一出於官。”
彭汝礪名句,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名句